創新浪潮涌,江淮風正勁。定遠縣積極響應省委“創新之問”和市委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創新引領,以過硬作風和務實舉措,奮力強縣域往前趕。
“我們將認真落實省委往前趕要求,對標市委對定遠提出的‘在壯大縣域經濟上奮勇爭先’要求,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奮起直追,以‘拼’的精神、‘搶’的勁頭、‘實’的作風,全力答好‘創新之問’,推動縣域經濟上臺階,在鞏固現有位次的基礎上全力往前趕,沖刺全省二十強,為滁州經濟高質量發展作貢獻。”定遠縣委負責同志堅定地表示。
以“產業”為基,筑牢“強縣之本”
回答“創新之問”,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質效提升。
定遠縣瞄準長三角產業布局,主動承接高質量產業轉移,積極引進一批產業鏈頭部企業和關鍵環節項目,推動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當前,全縣上下正全面落實滁州市雙招雙引“決戰決勝120天”攻堅行動,確保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2個,力爭新招引10億元以上項目2個,實現30億元以上項目1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確保1個、力爭2個;新投產億元以上項目8個,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力爭2個。
就下一步產業發展,定遠縣將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與資源優勢,聚焦五大主導產業,繪制產業鏈圖譜,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工程,力爭產業產值占比超85%,其中新型化工產業產值突破160億元、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規上企業突破40家,新能源、綠色食品、電子信息產值增幅均超10%。同時,大力培育汽車檢測、會展賽事、電子商務、民生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創建“皖美服務”定遠品牌,爭創省級以上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在現代農業方面,以“定有良材”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為抓手,發展農業全產業鏈,力爭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32億元。
為夯實平臺基石,該縣積極構建“一區多園”空間發展格局,加速產業集聚集群化發展。推動鹽化工業園建設成國家級、省級“零碳”園區。支持華塑股份爭創國家級“綠色工廠”和先進級智慧工廠,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高標準推進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定遠合作產業園啟動區建設,推動寧滁合作園管理運營模式創新。同時,支持定遠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合滁合作園)、張橋輕紡產業園、爐橋鄉村振興產業園建設,不斷提升園區承載力,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以“科技”為炬,點燃“發展引擎”
回答“創新之問”,必須堅持以科技賦能產業,以創新驅動發展。
定遠縣加快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機制,深化和支持政府、企業與中科大、浙大、合工大等大學大院大所的戰略合作,通過共建聯合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載體,確保全年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個以上。同時,積極推動“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政府助題”的產學研合作模式,促進科技成果定向轉化,力爭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10個以上,破解一批產業關鍵技術難題。
定遠縣還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建立高企培育庫,開展“一對一”精準輔導,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力爭全年培育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5家以上。積極支持省農科院凌家湖綜合試驗基地建設,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研發與推廣,以科技現代化助推農業產業升級。
此外,該縣還持續強化人才引育留用,積極構筑區域人才高地。用好“揭榜掛帥”和“四海招賢”引才機制,圍繞產業鏈精準布局人才鏈,確保新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25名以上。實施“定遠英才”計劃,優化人才服務保障,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力爭全年新增參保就業大學生1100名以上。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育技能人才2400名以上,培育農業農村人才1000名以上,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以“改革”為引,激活“發展動能”
回答“創新之問”,必須把改革開放作為關鍵一招,以制度創新為抓手,全面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各類主體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定遠縣突出求新求變,著力下好重點領域改革先手棋。堅定扛穩“國字號”試點重任,持續探索農村改革“定遠經驗”。積極推動“確權、穩權、活權”有效實現,為全國二輪土地延包提供樣板。持續放大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全國首單”的示范效應和金融效應,以拂曉鄉莊楊村平塘小流域治理等項目為標桿,推動“治理+”模式,打造在全國叫得響的“定遠品牌”。
該縣還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以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為主攻方向,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力打造合肥都市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重要配套基地、“菜籃子”優質供應基地和休閑旅游優選目的地,支持毗鄰鄉鎮打造合作示范,引導農戶嵌入產業鏈增收致富。同時,拓展外貿外資,融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以“民生”為本,繪就“幸福底色”
回答“創新之問”,必須把民生的溫度作為發展的標尺,以心系民生的真摯情懷和堅實有力的實際行動,持續書寫暖心的民生答卷。
定遠縣堅持“輕擾動、微更新”,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提速推進14個老舊小區改造、安置小區、保障性租賃住房改建等任務,在完成11個小區電改任務基礎上,推進22個小區雙電源改造;堅持就業優先,為企業引才5162人,助力1735名失業困難人員重新就業;異地備案、慢病申請實現“指尖辦”,讓數據暢通、人心溫暖;堅守“應保盡保、動態調整”承諾,精準呵護特殊群體,讓關愛永不缺席。
該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48所中小學校園舊貌換新顏,定遠中學集團化辦學邁出關鍵步伐。醫療資源持續“下沉生根”,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提質升級,持續深化醫保改革;2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成功掛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定遠模式”不斷深化,健康守護走進千家萬戶;老年助餐點暖香四溢,常態化為長者提供全方位養老服務。
以“清風”為帆,護航“創新征程”
回答“創新之問”,必須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以制度塑形,服務賦能,嚴管育心,以清風蕩滌作風塵埃,用實干激活創新動能。
定遠縣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共安徽省委關于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以優良作風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作風建設為保障,在建立企盼政應、接訴即辦的服務機制,深入開展“周末解題”活動等方面不斷發力。切實解決企業在創新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堅決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損害營商環境的行為,發現一例、查處一例,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為樹立鮮明導向激勵創新,該縣不斷建立健全干部容錯糾錯機制。堅持在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和創新創造的第一線識別、考察和選拔干部,激勵廣大干部勇當改革創新的“開路先鋒”和“施工隊長”。
創新需要以強大合力奮力推動,定遠縣致力于打破部門壁壘和數據孤島,加強跨部門、跨層級的協同聯動,形成“全縣一盤棋”推動創新的工作格局,確保各項創新政策同向發力、落地生根。同時,加大創新宣傳力度,講好定遠創新故事,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讓創新成為全縣上下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