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發出的“創新之問”,猶如洪鐘大呂,激蕩在江淮大地。滁州市委七屆九次全會全面貫徹中央及省委決策部署,以鏗鏘之力回應省委“創新之問”,展現出奮進新征程、建設新滁州的強烈使命感。作為滁州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天長市迅速響應,錨定“四個走在前列”要求不松懈,動員全市上下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迅速跑起來、干起來、拼起來,以“創新之路”帶動“發展之路”,更好扛起“大縣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向“高”而攀,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面對“創新之問”,天長堅定向“高”而攀,將創新動能深度融入經濟發展脈絡,全力沖刺高質量發展新高度,為滁州實現年度目標任務貢獻天長力量。
天長全面落實省委“三個往前趕”和滁州“雙對標”要求,錨定“沖刺全省前三,GDP總量十五五末突破1200億”的具體要求,大干三季度,沖刺全年紅,力爭全年GDP增長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工作中能快則快、能超則超、多做貢獻,繼續穩固位勢、持續爭先進位。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方面,天長不斷深化與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銜接,建強用好駐滬“科創飛地”,按照雙招雙引“決戰決勝120天”要求,力爭億元以上項目再新簽約17個、新開工20個、新投產15個。同時,拓展與長三角園區產業合作,提升滁州高新區發展能級,加快建成全國百強高新區。提質升級天長-六合新型功能區建設,依托高校、文旅資源,構建更為密切的合作共建。項目推進方面,落實項目“三全”管理,全力推動江順精密、今麥郎今礦等25個省重點項目投產達產,持續厚植高質量發展動能。結合“十五五”規劃編制,開展重點項目集中謀劃,滾動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專項債等重點項目庫,力爭新增謀劃儲備項目200個以上,更多項目進入國家和省項目“籠子”和資金“盤子”。
向“新”而進,在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列
“創新之問”的核心在于培育新質生產力。天長以省委提出的47個“創新之問”為指引,圍繞滁州市委七屆九次全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以創新開路、靠創新破局,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天長以創建國家創新型縣市為抓手,深入推進科技企業“雙倍增”、工業企業創新活動“全覆蓋”,力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長三角平均水平,全年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2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4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000家。深入實施匯“天”攬才計劃,招引落地一批高層次人才項目,確保全年引進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90人、團隊8個。
產業升級方面,充分發揮企業數量多、門類全、韌性強的優勢,深入開展企業分層培育,力爭全年規上企業總數超800家,百億級企業再有新突破。推動儀表線纜等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合金材料等新興產業“沃土植新樹”,力爭規模產值分別超200億元、700億元;做強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綠色食品等產業,力爭規模產值均達100億元。在服務保障上,常態化開展“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和主導產業重點企業座談會,靠前協調保障土地、融資、用工等需求,全方位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擴大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支持初創期、成長期科創企業發展,力爭年末科技貸款余額達177億元,較年初增長66億元,增幅60%。
向“穩”而行,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上走在前列
回答“創新之問”,離不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天長堅持發展與安全、環保、民生并重,夯實穩定發展基本盤。
天長縱深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強化全過程安全監管和系統性風險排查治理,統籌抓好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森林防滅火、極端天氣監測應對,持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切實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維護穩定方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好“1+5+N”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推進信訪工作“嚴作風、解民憂、護穩定”專項行動,堅決守住“三個不發生”的底線,鞏固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成效。生態保護方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確保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按期保質銷號,持續推進“善待母親河”行動,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向“嚴”而立,在作風建設上走在前列
回答好“創新之問”,關鍵在干,核心在實。天長把答題的過程變為解放思想、轉變作風、真抓實干、奮勇爭先的過程,以作風建設新成效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天長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大力發揚黨的自我革命精神,鞏固拓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在正風肅紀上,保持高壓態勢,堅決鏟除“四風”問題土壤,對違規吃喝、違規收送禮品禮金等突出問題,露頭就打、反復敲打、人人喊打,持續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推動作風建設常態長效。在擔當作為上,對定下的目標、部署的任務,雷厲風行抓落實,一刻不停地盯,真刀真槍地干,確保各項工作以最快節奏推進、在最短的時間完成,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奮力在全市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爭創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