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橋鄉官東村“四旁”綠化的創新探索,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多點開花,再到生態修復與智慧監管的全面推進,定遠縣不僅在生態保護上取得顯著成效,更在產業發展中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近年來,該縣以深化林長制改革推動綠色發展實踐的蓬勃展開,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官東村的“四旁”綠化模式,便是這場改革的生動縮影。
2020年,官東村嘗試開展宅旁、水旁、村旁、路旁“四旁”增綠擴量試點。該村與林業企業合作,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實行“村企聯建”,助推“四旁”綠化。目前,官東村已種植薄殼山核桃1600畝,帶動200多名村民務工,每年發放工資80余萬元。全村756戶,有600多戶加入合作社,形成“戶戶種核桃、組組有核桃、路路通核桃”的景象。
“這種模式,不僅盤活農村‘四旁’土地資源,還解決村莊綠化‘有人栽、沒人管’的難題。”官東村一負責人表示。該模式很快在定遠縣蔣集、永康、三和、藕塘等多個鄉鎮推廣,2022年更是入選長三角地區林長制改革“十大案例”,吸引眾多地區前來學習。
與此同時,定遠縣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效。
特別是永康鎮黃圩村,通過“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流轉集體林地3000畝,農戶以林地入股,享有49%收益分成。合作社不僅帶動200多戶農民就業,還形成“林業+中草藥+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能仁鄉涼亭村則采用“村集體管理+農戶入股”模式,發展“林茶間作”,注冊“能仁鄉不老山白茶”品牌,通過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推動白茶產業規模化發展。上述大膽改革舉措,不僅讓集體林地資源得到盤活,還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值得一提的是,定遠縣的林長制改革不僅在模式上創新,在生態建設上也成效斐然。
全縣健全了縣、鄉、村三級林長體系,全面壓實網格化管理責任,積極推進“增綠、護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發展行動。2024年以來,全縣完成營造林3.68萬畝,申報綠美鄉鎮1個、綠美村莊2個,持續開展植樹造林、森林撫育、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特別是“四旁”綠化模式的推廣,讓定遠縣利用“四旁”栽植薄殼山核桃6.5萬余株,既美化鄉村環境,又增加農民收入。同時,泉塢山廢棄礦坑經過生態修復治理,種植經濟樹種、豐富景觀層次,成功打造為6500畝森林公園,成為市民休閑健身好去處。
在系統監管方面,定遠縣也不斷強化措施,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全縣構建“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立體監管網。有效規范林木采伐管理,優化審批流程。森林防火方面,累計投入專項資金近60萬元,購置儲備防滅火物資,加強關鍵時段和重點區域防火宣傳。兩個國有林場投入200余萬元推進“技防”建設,建成“智慧林場管理平臺”,森林防火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眼下的定遠縣,林長制改革的浪潮,正激蕩著綠色發展的活力。
這里,綠美鄉鎮、村莊建設如火如荼,森林質量提升項目穩步推進,為大地披上厚實綠裝。示范村建設不斷深入,成為鄉村振興璀璨明珠。林地流轉力度持續加大,林下經濟蓬勃發展,森林康養等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鄉村注入新的生機。
從“四旁”綠化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從生態修復到智慧監管,在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定遠縣以林長制改革為引領,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目前,該縣正持續深化林長制改革,進一步優化生態發展模式,持續推動生態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將綠色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讓鄉村在綠色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