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安徽新聞 > 正文

聯手農業科技“國家隊”

安徽省與全國頂尖農業大學、科研院所組建了“1+5”農業科技創新聯盟——

聯手農業科技“國家隊”

近日,安徽省舉辦了一場農業科技領域的重要座談會,一個嶄新的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會上正式成立。

安徽省與全國頂尖農業大學、科研院所組建了“1+5”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圍繞“三農”領域重點工作開展項目合作、科技攻關。這不僅對安徽省農業科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更是全國農業科研體系的一次區域協同探索。

為何要成立?

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安徽省自然條件兼具南北之長,“三農”事業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居重要地位。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近年來,安徽省著力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將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農業強省和江淮糧倉建設的重要抓手,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顯著增強。

來自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在農業科技發展成效上,安徽省水稻種子出口量連續6年全國第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農業生產信息化率51.2%、居全國前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6個百分點,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但與此同時,也要認識到安徽省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與發達省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成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正是安徽省破題的重要舉措。

“我省還存在創新能力不強、高能級平臺不多、領軍人才不足等問題,迫切需要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更廣領域統籌農業科技資源。”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汪學軍表示,培育壯大農業新質生產力,成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恰逢其時、正當其勢。

因此,安徽省發起成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是開展有組織、體系化、任務型科研攻關的現實需求。安徽獨特的省情農情和創新實力,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大有可為的“試驗田”“高產田”。

當前,安徽省正處在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加速邁進的關鍵期,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也被寄予厚望——“希望聯盟立足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和創新優勢,在建設江淮糧倉、壯大農產品加工業、推動皖北地區全面振興、增加農村居民收入、提高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培養農業領域高端人才等方面持續深化合作,助力安徽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弱項,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全面建設美好安徽提供堅實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聯盟中的全國頂尖農業大學、科研院所等也與安徽省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截至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參與安徽省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在安徽省設立試驗示范基地22個,合作實施項目近60項。去年以來,安徽省科研院校與聯盟單位開展各類學術交流活動160余次。

聯盟如何建?

“1+5”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如何建?有哪些參與成員呢?

據悉,“1+5”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的“1”是指安徽省由省農業農村廳主導,安徽農業大學為主要承接單位,包括省農科院、安徽科技學院等在皖各相關高校、各市農業科研機構的開放平臺;而“5”則是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5所農業科研院校。

在聯盟成立的座談會上,安徽省還與中國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此之前,安徽省分別于去年7月、去年12月與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至此,安徽省與聯盟中的5所農業科研院校全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汪學軍表示,聯盟將充分發揮“國家隊”中堅作用和特色優勢,推動與安徽省科研隊伍協同發力,聚力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成果轉化高地、人才培養高地,為扛牢糧食保供責任、加快綠色食品產業升級等方面提供高水平科技和人才支撐。

目前,安徽省正基于聯盟探索構建“三個平臺”——

開放合作平臺。依托“生物育種安徽省實驗室”“崖州灣國家實驗室安徽基地”等平臺,加強與聯盟單位產學研合作,鼓勵支持聯盟單位的國家級平臺在安徽設立分中心、試驗示范基地等。

智力共享平臺。聯盟依托“安徽省江淮糧倉研究院”,吸納聯盟單位的院士和知名專家學者,組建“安徽省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咨詢委員會”,為“三農”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資源集聚平臺。聚焦安徽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共同凝練需求,提出一批重大項目,跨學科組建團隊,開展有組織科研攻關。

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合作是推動聯盟實體化運作的重要抓手。座談會上,聯盟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合作清單發布,首批擬合作清單主要集中在高水平江淮糧倉建設、特色高效養殖業、綠色食品、智慧農業、生態農業五個方面。

以高水平江淮糧倉建設為例,聚焦重要農作物“提單產”、提高糧食加工增值能力,安徽省擬開展優質高產專用水稻新品種培育、高產優質專用玉米新品種培育、高產多抗耐密油菜新品種培育、江淮稻麥輪作區耕地質量提升等7個合作項目,力爭形成糧食單產提升綜合技術方案。

該怎么發力?

組建跨區域農業科技聯盟是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重大任務和有益探索。如何更好發揮農業科技創新“國家隊”和“地方軍”的協同作用,探索構建跨區域農業科技人才合作新模式?

安徽省將全力支持聯盟工作,在政策舉措、要素供給、場景應用、人才引育等方面完善保障機制,確保各項合作順利高效、科研人員創新愉快創業成功。

“重點是推動范式創新,協同推動重大科技攻關、戰略人才培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三項任務。”汪學軍說。

具體來看,在重大科技攻關方面,安徽省將匯聚聯盟單位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和創新優勢,聯合申報國家重大農業科技項目,在糧食增產增效和畜禽、水產養殖業全產業鏈提升等領域開展合作。

在戰略人才培育上,安徽省將探索專業人才聯合培養機制,促進農業領域高層次人才雙向合作交流,協同開展“雙一流”學科創建。目前,安徽省已整合資金1000多萬元,支持聯盟單位專家團隊與安徽省產業技術體系開展深度合作。

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上,安徽省將支持聯盟單位高層次科技人才在皖開展試驗示范和創新創業,支持擔任安徽省龍頭企業科技副總。安徽省將設立全省首只公司化運營的“‘1+5’聯盟基金”,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成果轉化落地。

作為聯盟秘書處,安徽農業大學堅持“政產學研金服用”大融合理念,在建強平臺載體、創優聯盟機制、強化成果落地上不斷發力。

安徽農業大學將用好該校2個國家級平臺,主動承接5家聯盟單位在皖設立的國家級平臺分中心,積極吸納省內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共建“2+5+N”科創聯合體。同時,分領域打造由院士領銜、多學科專家和企業研發人員參與的復合型團隊,形成梯度合理、優勢互補、上下游銜接有序的創新鏈條。

“我們將探索設立專項基金,聯合科大硅谷發起一只支持聯盟單位農業科技成果在皖轉化落地的‘神農基金’,形成‘高校+基金+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安徽農業大學校長操海群介紹,該校將重點打造應用場景,依托該校8大綜合試驗站、聯盟單位在皖建設的基地園區,以及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等,加快技術成果集成、熟化和孵化,推動源頭創新蓬勃涌動、前沿成果“沿途下蛋”。

江淮大地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沃土。“1+5”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通過制度化的合作機制,“地方軍”與“國家隊”實現深度協同,安徽省“三農”事業也必將迎來更多突破性成果。(記者 許昊杰)

責任編輯:金鑫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3悦平台今天最近新闻|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美女被到爽羞羞漫画|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新婚之夜性史观看| 亚洲av极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狠狠夜色午夜久久综合热91| 国产一区内射最近更新|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在线观看网站污| 三上悠亚电影在线观看| 日本花心黑人hd捆绑|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啊| 深夜福利视频导航| 午夜人妻久久久久久久久| 青草青草视频2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麻辣 | japanesexxxx乱子老少配另类| 日本三级免费观看|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麻豆| 渣男渣女抹胸渣男渣女软件|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青青青手机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97| 小四郎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高清| 日本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全部系列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一级欧美在线视频| 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网站久久|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 中文字幕丝袜制服| 国产美女19p爽一下|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小泽玛利亚高清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