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小朋友們排好隊,我們今天先做手工燈籠!”近日,在鳳陽縣中都街道社區文化活動室內,大學生志愿者李芳正帶著12名小朋友制作非遺燈籠,彩色卡紙在指尖翻飛,歡聲笑語溢滿房間。這是中都街道2025年大學生暑期社區服務的一個縮影——自6月底啟動招募以來,街道共吸納14名高校學子,以“實踐崗+掛職崗”雙軌模式,為社區注入青春動能。
據了解,此次招募設置“暑期社區實踐崗”10個、“掛職團委副書記”4個,覆蓋全街道7個社區。實踐崗學子主要參與民生服務類項目,其中“夏至書齋”暑期托管班項目最受家長歡迎。“孩子父母在外務工,以往暑假只能鎖家里,現在有大學生輔導作業、帶活動,我們上班安心多了!”社區居民王女士指著正在教孩子剪紙的志愿者小張說。除了托管,防溺水安全巡查、交通文明引導、傳統手工藝體驗等特色活動也同步開展:在護城河沿岸,“防溺水小衛士”團隊日均巡查3次,發放安全手冊200余份;在交通路口,“紅馬甲”引導員用標準手勢助力文明出行,獲市民點贊。
掛職團委副書記的4名學子則發揮“橋梁”作用。“我們每周參與街道團務例會,協助策劃‘青春讀書會’‘青年議事會’,還把高校社團經驗帶入社區。”來自安徽中醫藥大學的宮振介紹。
“既解決了社區暑期服務人手短缺的難題,又為大學生提供了基層實踐課堂。”中都街道團工委副書記謝琛表示,下一步將根據學子專業特長,拓展“社區微更新”“數字助老”等項目,讓青春與民生需求同頻共振。
截至目前,14名學子已累計開展服務60余場次,服務群眾800余人次。這個夏天,中都街道的社區里,青春正以最溫暖的方式,書寫著“雙向奔赴”的故事。(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