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工作站如星辰閃耀,遍及京滬深蘇杭;創業青年初抵滁城,三天兩晚免費住宿的“驛站”已敞開大門;高校學子深入小崗村田間地頭,在火熱實踐中感知時代脈搏……近年來,在滁州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熱潮中,共青團滁州市委以“青春引擎”驅動城市創新發展,通過構建人才培育、創業扶持、服務保障、平臺搭建、就業拓展的全鏈條生態體系,讓青年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引才聚智,構筑青年人才“蓄水池”
團市委精心編織引才網絡,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建立5家駐外青年人才工作站,筑巢引鳳,廣納賢才。同時深耕“家門口”資源,與安徽科技學院共建首家“滿天星青年工作站”,將合作觸角延伸至清華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學府,累計與吉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38所高校及協會建立“人才強市合作人”關系。
“工大智谷”、南信大天長研究院、南農大滁州科教創新園等一批高能級實踐平臺應運而生,成為校地、校企協同育人的堅實載體。2025年,省、市科技助農專家為29個青年創業項目提供專業指導,“SYB創辦你的企業”培訓班及“創業導師團”手把手扶持120個初創企業穩步起航。
育苗壯苗,厚植青年創業“營養土”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以來,團市委立足青年需求,出臺《滁州市滿天星青年人才驛站管理辦法》,在市區建成首批16家青年人才驛站,為求職青年提供落腳首站的溫暖與保障。
針對創業資金痛點,團市委聯合多家銀行創新開發“青企貸”“青創貸”專項產品,發放貸款已突破6000萬元。政策紅利精準滴灌,2022年至2025年,依托皖北貼息政策,為定遠、鳳陽、明光三地133個優秀青年創業項目貼息195.21萬元。連續舉辦大學生返鄉創業專項賽,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02萬元,點燃了青年返鄉建功的熱情。
聚焦青年八小時外的成長與社交需求,精心打磨“青年夜校”品牌項目。創新采用“1+N+1”課程模式,2024年市、縣兩級開課180余節,吸引近4000人參與學習,輻射青年人群近2萬人,并探索將課堂“送學入企”。
為解決青年婚戀交友難題,“青春悅+”青年聯誼活動在市、縣兩級遍地開花,覆蓋青年超5000人次。精心打造的“青年影院”,按季度推出免費觀影活動,讓青年在光影中共情共鳴。
搭臺架梯,激活青年創新“動力源”
在滁州高教科創城,“青創會客廳”樣板間拔地而起,成為青年創新創業思想碰撞、資源對接的活力樞紐。團市委積極組織青年人才和團隊在“創青春”“振興杯”等重量級賽事中淬煉本領,勇奪佳績。
平臺賦能持續加碼。依托市青聯、青企協及駐外工作站,組織青年企業家走進浙大雙創特訓營、長三角青創“張騫精神”專題研修班等高端課堂,圍繞人工智能、新質生產力等前沿議題充電賦能,為青年企業家插上騰飛之翼。
深化校地合作,與吉林大學團委、北京團市委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菁英學子滁州行”“青年學子家鄉行”等活動吸引近3萬名高校學子來滁實踐。創新實施大學生兼任基層團組織副書記及“亭城推介員”計劃,近千名滁州籍學子投身家鄉建設。“揚帆計劃”累計開發實習崗位超1000個,吸引2000余名在校大學生鍛煉成長。
2024年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專項活動花落滁州,“傳承小崗精神 助力鄉村振興”吸引全國120所大中專院校130支團隊齊聚小崗,青春足跡深深印刻在這片改革熱土上。
當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滁州這座創新型城市,在青春引擎的驅動下,正邁向更加遼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