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三、全國百強;2024年GDP突破4000億元大關,由2012年的全國第185位躍升至第85位……
驕陽似火,奮進的滁州步履鏗鏘。在一場又一場攻堅戰中,這片改革熱土把握機遇、苦干實干,展現出堅定的信心和強大的魄力,以“黑馬”之姿闖出了一片發展新天地,鋪展開“加快打造安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新征程。
現代化廠房鱗次櫛比的中新蘇滁高新區。 全媒體記者計成軍攝
面對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日益增加的內外部壓力,勢不可擋的滁州到底做對了什么?今年滁州“新春第一會”上,市委、市政府亮出了“發展密碼”:近年來,滁州之所以能保持穩中奮進的良好勢頭,成為近十年全國進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關鍵在于“雙招雙引”。
源源不斷的項目激活發展“強引擎”:近3年來,全市共招引了億元以上項目近1400個,其中投產項目超640個、開工項目近460個,帶來了4600多億元的省外資金,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
紛至沓來的人才注入創新“源動力”:近3年來,全市新引進院士、博士等高層次人才近1600名、大學生近10萬名。連續3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近者悅、遠者來”的引才用才格局日趨形成。
干在“雙招雙引”這一經濟發展的“第一戰場”,滁州跑出了“加速度”,贏得了“滿堂彩”。闊步新征程,全市上下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唱響“創先爭優、埋頭苦干、團結協作”三個主旋律,全面落實省委“三個往前趕”要求,堅定不移以“雙招雙引”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現代化新滁州建設新局面。
項目為王,聚焦“8+3”新興產業鏈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高質量項目,推動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
1月2日,省委、省政府舉行2025年全省第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我市開工動員項目51個、總投資324.1億元;
2月6日,市委、市政府在滁召開全市“雙招雙引”工作動員大會,會上共集中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0個。同日上午,全市招商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暨天祿光科技高分子新材料生產項目開工儀式舉行,集中開工項目145個,總投資619.4億元;
2月18日,民營企業助力滁州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3個合作協議順利達成、12個優質項目現場簽約;
2月26日,全市招商引資“春季攻勢”行動北沿江高鐵滁州站站城一體融合發展項目暨南譙區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簽約儀式在滁舉行,集中開工項目13個,總投資79億元;
3月26日,全市招商引資“春季攻勢”行動明光市項目集中開工、簽約儀式在明光舉行,集中簽約項目13個,總投資80億元;集中開工項目15個,總投資70億元;
4月2日,省委、省政府舉行2025年第二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我市開工動員項目51個,總投資369.1億元;
4月28日上午,安徽宏禧科技硅基OLED微型顯示模組(一期)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達產后預計年產值30億元……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省委書記梁言順在全省季度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招引實施更多‘金娃娃’項目。”市委書記吳勁在全市季度工作會議中指出,“要精心組織開展招商引資季度攻勢,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今年以來,我市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打出招商引資新攻勢:1至5月份,全市新簽約億元項目254個,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3.5%;新簽約“8+3”產業項目223個,占比87.8%;新簽約滬蘇浙地區項目117個,占比46.1%。
只有依靠實實在在的項目,高質量發展的腳步才能行穩致遠。在全力以赴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高質量項目的生動實踐中,滁州收獲滿滿:2024年,全市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442個、新開工427個、新竣工310個、新投產334個;列入省重點投資計劃項目185個、總投資3755億元,均居全省第二;參加省四批開工動員項目171個、總投資155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93億元,均居全省第三;實際利用省外資金1437.8億元,位列全省前三。
“自從我們落戶滁州以來,公司連續三年業績利潤增長50%以上,研發投入大于5%,我們將以此次投資的新項目為新的起點,在半導體顯示關鍵技術裝備的國產化發展中保持領先,為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的自主發展注入滁州力量。”在越好半導體顯示裝備及關鍵零部件制造基地項目開工儀式現場,越好半導體董事長俞峰深有感觸、信心滿懷。
越好半導體的發展壯大,見證著南譙區半導體及電子信息產業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全、從全到優。“獨木不成林”,南譙區圍繞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的務實舉措,也正是我市聚焦“8+3”新興產業鏈,推動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的生動縮影:2024年,我市瞄準“高精尖”、緊盯“專新特”,推動各產業鏈招引落地一批“壓艙石”“風向標”項目,加快形成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的產業新格局。全市新引進制造業項目占項目總數的93.0%,其中光伏、半導體等八大產業鏈項目占項目總數的77.8%;新引進戰新產業、專精特新等高質量項目占比71.2%。
一個個優質項目的落地開花,背后離不開一支支專業招商小組的走南闖北。面對招商政策的重大調整、招商形式的重大轉變,我市創新打法、苦練內功,打出基金招商、以商招商、高位招商“組合拳”,取得明顯成效:今年以來,建立了10支55億元的產業基金群;建立了招商引資場景資源庫、本地工業產品應用場景庫,成功舉辦4場全市工業企業應用場景供需對接會,開發了儲能電站建設等10個領域優質場景106個,梳理征集444家規上工業企業產品應用場景,為企業發展增勢賦能。
人才為要,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將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發展優勢,推動產才深度融合、雙向奔赴
“在滁州工作生活以來,我深刻感受到了這里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也發揮自己的作用帶動了不少高素質人才來到這里創新創業,實現自身價值與城市發展的同頻共振。”滁州科霖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南京工業大學教師李洋告訴記者,在自己的牽線搭橋下,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工程動力學院的方成剛教授來滁創辦滁州滔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0余名碩士投身企業研發,已被授權相關專利20項,與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展開合作,主導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在國內領先。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省委書記梁言順在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上指出,“必須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搶占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作為創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越來越多的“李洋”選擇了滁州、扎根在滁州,帶動越來越多創新成果落地在滁州、轉化在滁州。
去年以來,我市全面落實“人才興皖”工程部署,大力實施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連續四年謀劃實施招才引智“十大舉措”。市委主要負責同志領銜督辦“加快建設英才薈萃的人才強市”1號提案、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召開高層次人才早餐會。市幾大班子同心協力,帶頭開展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三送三問三幫扶”活動,赴各地開展人才招引超百次。此外,我市對標長三角先發地區,不斷優化人才政策體系,先后出臺高層次人才25條、大學生和高技能人才“六免六補六優化”18條政策等,構建較為完善的“1+N”人才政策體系。持續深化人才政策兌現“四即四享”改革,兌現周期壓縮至7天以內,已兌現1400余筆、超1.1億元。
滁州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的“人工智能學院”“無人機產業學院”正式揭牌,滁州市主導產業“鏈上學院”不斷擴容補強;安徽科技學院-滁州市人民政府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會舉辦,多項校地、校企合作項目成功簽約;2025年滁州市招才引智高校行走進安徽建筑大學,共組織114家龍頭企業參加,提供優質崗位1059個……近年來,我市用“鏈式”思維深化產教研用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豐碩成果。
目前,我市已與南信大、南工大等38家高校、協會建立“人才強市合伙人”關系,與南京大學、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等430多所大學大院大所建立緊密合作關系;與在滁高校、市屬高校建立產業鏈學院4個,新增產業鏈專業27個;建成南信大金牛湖產教融合園、南農大滁州科教創新園、滁州市大學科技園;清華大學、中國礦大等68所高等院校在滁設立實習實訓基地、校企聯建“大學生實踐基地”4個。全市累計建成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76家,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4家,2023年以來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
人才跟著產業走,只有讓產業需求與人才供給精準對接,才能實現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相互成就。去年以來,我市緊扣“8+3”產業鏈,分產業鏈制定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緊盯行業頂尖人才、高校專業人才、產業急需人才,健全完善產業鏈“人才需求圖”“人才分布圖”“項目需求圖”,2025年新摸排全市重點產業緊缺崗位629個、需求1890人、技術需求59個,定期發布關鍵核心技術需求榜和“高精尖缺”人才“四海招賢”榜491個,累計揭榜核心技術83項,全職引進各類高精尖人才48名。實施“揭榜掛帥”“四海招賢”引才,采用“揭榜掛帥”“競榜定帥”等方式。深挖長三角先發地區科教人才資源,主動融入G60、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接續舉辦“星耀滁州”“人才安徽行”“人才滁州行”系列人才活動200余場,院士助滁活動近50場,吸引境內外400多個人才團隊來滁合作。
環境賦能,聚焦“亭滿意”服務品牌,以服務“軟實力”構筑發展“硬支撐”,推動企業人才來滁興業、互利共贏
“拼政策”更要“拼環境”,“拼資源”更要“拼服務”。實踐證明,哪里的營商環境好,項目就往哪里建、人才就往哪里去、資金就往哪里流。
“以前企業遷移要兩地來回跑,現在僅僅用了半個小時,不僅順利完成了遷入,而且變更登記也一并辦好了。現在辦事效率真是太高了!”日前,滁州市泓福新材料有限公司計劃將公司從全椒縣遷至滁州經開區,在滁州經開區市場監管局窗口的悉心指導下,通過企業遷移“一件事”一次性高效辦結遷移變更,獲得企業辦事人員的稱贊。自4月份企業遷移“一件事”實施以來,該局已成功為17家企業辦理了跨區域遷移業務,“數據跑路”全面替代“企業跑腿”,贏得了企業的高度認可與贊譽。
“營商”更要“贏商”。深知這一道理的滁州,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沒有休止符的系統性工程,不斷創新服務舉措、完善服務機制、擦亮服務品牌,確保各類企業、各方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
入選全省創優營商環境改革創新試點市、全國優化產業營商環境先行典范,獲評“蘇商投資中國首選城市”;全年收集辦理企業訴求5000余件,辦結率100%、滿意率達99%以上,四個季度辦結率均居全省第一……近年來,我市堅持省內對標先進、省外對標蘇州,在全省率先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率先建立企業訴求“一口”收辦、閉環管理工作機制,全市148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172項事項南京都市圈“跨域通辦”、“亭城通”市民卡與南京等110個城市聯網互刷,正努力實現“滬蘇浙能辦的事滁州都能辦”。2024年又在全省率先開展企業服務“增值化”改革,建成首個企業綜合增值服務專區,細化增值服務清單70余項,開通涉企服務窗口14個,開展專場“增值化”活動2次,辦理各類涉企服務事項1500余件,實現涉企服務由“多頭分散”轉變為“一站集成”,為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企業在滁順心經營,人才來滁安心發展。多年來,我市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這個最大機遇、最大紅利,將左右逢源的區位優勢變成人才集聚優勢,著力構建全方位引進、培育、用好、留住人才的政策體系,讓人才“近悅遠來”。
“我剛到滁州工作時,政府工作人員就送來了一張亭城英才卡,里面有很多的專屬權益,讓我們能在創業之余享受到更便利的生活。”半導體高級工程師高立華口中的“亭城英才卡”,是滁州“一窗一卡一網”人才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截至目前已發放5700余張、授信超20億元。同時,依托數字人才平臺深化人才政策兌現“四即四享”改革,自2023年10月改革以來,累計兌現獎補1400余筆共1.12億元。
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干”字當頭。今日之滁州,發展勢頭強勁、動能澎湃,正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勁和韌勁,全力拼經濟、促發展,拼項目、興產業,拼人才、抓創新,拼賽道、優環境,推動“雙招雙引”不斷取得新成效,在服務全省發展大局中展現滁州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