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2024第七屆小龍蝦產業大會暨第三屆江西永修龍蝦節在江西永修開幕。經過多年發展,永修小龍蝦年產量超4萬噸、綜合產值達20億元,一躍成為江西小龍蝦養殖第一縣。
第三屆江西永修龍蝦節現場。新華網發 李攀攀 攝
一水兩收實現生態雙贏
隨著龍蝦季的到來,永修縣26萬畝稻蝦田也迎來“滿塘紅”。
永修縣毗鄰鄱陽湖,修河、潦河兩大水系貫穿東西,豐富的水資源為稻蝦綜合種養模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稻蝦連作”喜獲豐收。新華網發 梁振堂 攝
“簡單來說,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就是‘稻蝦連作’,即一個生產周期養一季小龍蝦,種植一季水稻。”據永修縣三角鄉稻蝦養殖戶彭玉安介紹,4月初在水田里投放蝦苗,小龍蝦以稻田雜草為食,其糞便能增強土地肥力。這樣既不影響糧食生產,又能養好小龍蝦,“稻蝦連作”讓一片水田實現兩份收益,助力農民增收。
“‘稻蝦連作’相比以前單純種植水稻的話,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半,成本節約了不少,大米的品質也更好了,兩者種養結合堪稱‘天作之合’。”談及種養模式,彭玉安算了一筆賬,以前種稻每畝收益200元至300元,現在每畝額外增收2000元至3000元,收益提高了一大截。
近年來,永修縣大力發展以稻蝦為主導的特色農業。為支持稻蝦養殖,該縣專門出臺了稻蝦產業發展方案,推動稻蝦種養發展,全縣種養面積呈指數增長。如今,永修稻蝦養殖面積突破26萬畝,稻蝦產業綜合產值達20億元,成為“中國生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全產業鏈發展示范縣”。
“在實施稻蝦連作的農田,單季水稻產量穩達1200斤以上,高產示范田最高單產達2200斤,實現‘噸糧田’突破,促進了農民增收,鞏固了糧食安全。”永修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小龍蝦“爬”向全國大市場
清晨,位于永修縣的江西小龍蝦交易中心,人頭攢動、門庭若市,一筐筐鮮活的小龍蝦被有序地分揀、裝箱,或被送往小龍蝦精深加工廠,或“坐上”開往全國各地的冷鏈快車,完成從“田間”爬上“餐桌”的旅程。
江西小龍蝦交易中心內工人正在分揀小龍蝦。 新華網發 梁振堂 攝
“稻蝦田就是‘聚寶盆’!”談起小龍蝦養殖,永修縣三角鄉稻蝦養殖大戶徐繪高激動地說,這正是當地養蝦人對稻蝦產業發展信心十足的生動寫照。
“以前,我們的小龍蝦出售完全靠蝦販,價格由他人主宰,利潤不高。現在縣里發展小龍蝦產業集群,建起了龍蝦交易中心,小龍蝦可以每天送達全國各地,利潤就更可觀了。”在交易中心現場,徐繪高邊打包邊說,“現在每天能賣出2000斤龍蝦,而且是自己發貨,我們對養蝦更有信心了。”
“稻蝦連作”如何做大做強?龍頭引領是關鍵。永修縣引入全國最大小龍蝦交易公司——湖北潛江潛網集團,建立了江西小龍蝦交易中心,有效解決蝦農蝦商養蝦難、賣蝦難、賣價低、運輸難等難題,構建了融生態養殖、加工貿易、餐飲文化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進入5月后,每天交易量達200噸,物流覆蓋全國200個城市。”江西蝦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鑫如是說。據了解,目前,永修涉蝦專業合作社近500家,自主種養農戶超2700戶,直接受益者超15萬人。
小龍蝦產業鏈延伸更長
永修小龍蝦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出了江西省規模最大的小龍蝦產業集群,迅猛的勢頭也讓企業看到商機。
在江西柳伍食品有限公司小龍蝦加工廠內,12條生產線按需有序運轉,挑揀、清洗、浸泡、蒸煮、分選等10多道小龍蝦加工工序在流水線上高效完成。“我們已具備日加工量300噸小龍蝦產能,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各重點城市。”江西柳伍食品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任凈表示,永修龍蝦已從季節“網紅”變成全年“長紅”。
近年來,永修科學謀劃產業發展路徑,堅持“龍頭引領、全鏈發展”的思路,全力推動稻蝦產業全鏈條提檔升級,堅定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蝦客天下美食街夜景。新華社發 宋建明 攝
入夜后,白天蒸騰的熱浪逐漸消散,在永修縣蝦客天下美食街,各種口味的龍蝦香氣飄散開來。喧鬧的街市上,不少來自南昌、九江等地的食客三五成群,圍坐桌前大快朵頤,品嘗來自鄱陽湖畔的小龍蝦。
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走出去,才能讓小龍蝦香飄更遠。
五一假期,2024第七屆中國小龍蝦產業大會暨第三屆江西永修龍蝦節系列活動之一的“永修龍蝦進南昌專場推介會”先后走進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紅谷灘萬達廣場,吸引了眾多市民品嘗美味永修小龍蝦。
“不久前,我們在北京開啟永修龍蝦專場品鑒會,掀起了新一輪永修龍蝦消費熱潮,讓永修龍蝦真正走向全國。”永修縣農業農村局水產技術指導股負責人邵徽禹表示,在這次龍蝦節期間還舉辦了2024中國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江西省小龍蝦養殖技術培訓會、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會、小龍蝦烹飪創新大賽等活動,提升永修龍蝦節的知名度,助力永修小龍蝦產業做大做強,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胡傳豐 朱祖仁 李攀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