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鐘 源)日前,明光市橋頭鎮寶龍圩,數千畝蝦田條塊相連,微風拂面、水波蕩漾。寶龍村村民鐘如談正和數十位鄉親在水田邊拉網捕撈小龍蝦。一筐筐小龍蝦收獲上岸,隨即被裝上貨車運往市區。看著遠去的貨車,鐘如談難掩喜悅之情。
“過了清明,天氣逐漸回暖,正是小龍蝦上市的時節。最近每天都有人來收蝦,剛捕上岸就被搶購一空。”鐘如談一邊彎腰抬蝦筐,一邊高興地說道:“從4月份開始捕撈,一直持續到7月。物以稀為貴,現在小龍蝦每斤售價在40元左右。”
記者了解到,靠特色種養過上好日子的鐘如談,以前卻是一名貧困戶。在2014年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鐘如談有了發展種植養殖業的想法,在鎮里和村里的大力支持下,免費為其提供稻蝦種養技術培訓。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鎮里堅持黨建引領,依托寶龍村豐富的水面資源優勢,發展稻蝦連作特色種養業,帶動3戶脫貧戶參與,解決12戶脫貧戶就業問題。”據橋頭鎮黨委書記史立清介紹:“2022年,畝產小龍蝦300斤,畝均純收入2000元。”
像這樣引導村民走上富裕道路、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的,不僅僅有小龍蝦。記者了解到,橋頭鎮正持續探索特色種養業發展模式,不斷壯大寶龍村稻蝦、查渡村西瓜、蒲崗村蘆蒿、新建村甜葉菊等產業規模,引導扶持脫貧戶和監測戶參與,擴大產業發展,增加家庭收入。
記者了解到,2021年以來,明光市堅決貫徹落實脫貧戶、監測戶特色種養業扶持政策,對發展小龍蝦等特色種養殖的,給予人均1000元的產業扶持資金,推深壓實產業幫扶。今年,已投入產業補貼資金820.75萬元。
根據明光市規劃,“十四五”期間,該市堅持“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思路,不斷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明光艾草、石壩食用菌、三界藍莓、澗溪芡實、女山湖大閘蟹等多個地域農特品牌。去年,該市特色農業發展面積41.4萬畝,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900多家、家庭農場1500多家,輻射帶動群眾1.28萬人創業增收,特色農業總產量24.07萬噸,總產值15.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