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2024年3月15日A9版)
沿著蜿蜒的小巷走走停停,白墻青瓦,春風拂面,在烏衣巷口駐足,仿佛看得見這里千百年間的世事風霜。今天的烏衣巷,位于秦淮區夫子廟步行街內,王導謝安紀念館坐落于此,街景古樸雅致,游人絡繹不絕,是人們走近魏晉風貌的一扇窗口。
西北起文德橋,東南止平江府路,烏衣巷全長350米。相傳,漢末三國,吳國曾設禁軍軍營于此,因當時禁軍多喜穿黑色軍服,烏衣巷故由此得名。
時至東晉,隨著瑯琊王氏、陳郡謝氏兩大家族的入住,烏衣巷逐漸成為了高門士族的聚居之地。鐘鳴鼎食,俊采星馳,烏衣巷中走出了東晉的開國名相王導,走出了打贏淝水之戰的謝安,走出了一代書圣王羲之、驚才絕艷的謝道韞,還走出了山水詩圣謝靈運,唐詩鼻祖謝脁、謝惠連等一眾文化巨匠。
據記載,東晉義熙年間,在謝混帶領下,謝靈運與謝瞻、謝晦、謝曜以及謝弘微等人,曾在建康烏衣巷清談玄理、商較人物、吟詩作文、宴飲歌詠,是為“烏衣之游”。到了唐代,烏衣巷漸漸衰落。
歷史的滄桑使這片土地誕生了動人的懷古文學。“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的《烏衣巷》廣為傳誦,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也在其名篇《西河·金陵懷古》中抒發過“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的感慨。烏衣巷逐漸成為人們瞻仰東晉名士、抒發思古幽情的勝地,也成為了金陵懷古文學標志性的地點。
“王家書法謝家詩”,烏衣巷中還流傳著很多膾炙人口的佳話。相傳,謝安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謝道韞就曾在烏衣巷面對著漫天飛雪,吟詠出“未若柳絮因風起”的絕句。時隔千年,每當冬天的烏衣巷里再度飄起漫漫飛雪,人們似乎還能穿越時光,與這位才情俱佳的女詩人共賞著同一幅美景。
歷經歲月長河,如今的烏衣巷靜靜地坐落在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上,訴說著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與厚重歷史。走進烏衣巷,來到王謝古居之中,古樸的宅院四四方方,亭臺閣樓交相掩映,入門的圍墻上復現著晉太傅謝安的文筆,世家族譜前擺滿了六朝人日常起居的各種文物。穿梭府邸之間,似乎可以感受到六朝時期的風流名士在這里吟詩作畫、風雅生活的余韻。
現在的烏衣巷已經成為人們了解魏晉風度的必去之地,在這里,人們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魏晉時期的文化與生活,觸摸歷史,獲得更沉浸的體驗。不僅如此,今天的烏衣巷景區還設置以《烏衣巷口夕陽斜》為題的原創自制沉浸式小劇場,令更多游客在觀賞游玩的同時,還能置身歷史之中,深度領略悠久的文化和魅力。
【推薦打卡點】
·文德橋
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文德”二字取自儒家思想“文章道德天下第一”。由于這座橋正好處在地球的子午線上,每逢農歷十一月十五日子時,天上圓月映在河面,剛好能被這座橋分為東西兩邊各一半,這一奇觀便被稱為“文德分月”。相傳這里是李白醉酒撈月之地,后世為示紀念,還在橋旁辟建得月臺。
·烏衣巷小吃城
坐落在烏衣巷對面,小吃城菜品豐富、種類繁多,從軟糯香甜的桂花糕、赤豆小元宵到南京特色的蟹黃湯包、鴨血粉絲湯,在這里人們都能大飽口福;裝修古樸、價格適中。參觀結束后來這里覓食,不失為一個方便的絕佳選擇。
·李香君故居
地處夫子廟來燕橋南端,一座兩層高的磚木結構民居、三進兩院式的明清河房建筑盡現書法、繪畫、楹聯、篆刻、園林小景、石刻磚雕、壁畫掛燈等藝術精品,全面展現了李香君當時的生活場景。這里不僅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還是電影《李香君》的拍攝地。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
坐落在江南貢院的遺跡基礎之上,這里是中國唯一以反映科舉考試制度為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也是中國科舉的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的收藏中心。在這里,你能看到狀元們筆試的答卷,還能親身感受古代考生的科舉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