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2年8月1日2版)
【編者按】作為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我省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示范區建設,探索出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本報今起推出專題報道,反映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的新成就、新亮點,展示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的新成果、新形象。
7月28日,記者來到明光市張八嶺鎮,村民房前屋后、道路兩側的樹木郁郁蔥蔥,賞心悅目。
在張八嶺鎮馭景苗圃基地,只見七八個村民正在給樹木修枝、剪形。“我們苗圃一年四季都有苗木賣,特別是大規格的樸樹、櫸樹等鄉土樹苗銷路好、價格高,一株胸徑20厘米的樸樹能賣到3500元左右。”馭景苗圃場負責人鄭有榮告訴記者,該苗圃流轉土地5000多畝,種植樸樹、櫸樹、三角楓、娜塔櫟等綠化苗木,年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
地處江淮分水嶺的張八嶺鎮有林地面積20.2萬畝,森林覆蓋率65%。張八嶺鎮鎮長吳暉告訴記者,該鎮引進了馭景苗圃等千畝以上苗木大戶10家,累計發展以樸樹為主的鄉土樹種造林8.6萬畝,創建了省級現代林業示范區。
“我們成立了樸樹產業協會,今年6月份舉辦了明光首屆樸樹節。通過規范經營、科技支撐、抱團取暖,促進樸樹產業健康發展,樸樹年銷售額達3.3億元。”吳暉表示,鄉土樹種帶來了豐碩的經濟效益,也美化了人居環境,為鄉村振興增添了動力。
近年來,明光市以林長制改革為抓手,加大財政獎補力度,精準引導造林向鄉土樹種特色苗木兩用林發展,形成“一鄉一樹”品牌效應。
在明光市管店鎮羅嶺村薄殼山核桃基地,工人們正在薄殼山核桃樹下除草、施肥。“這批樹苗是去年剛種下的,4年后才能掛果。我們通過提供種苗、技術服務、后期管護等方式,帶動60余戶村民發展薄殼山核桃種植。”明光市長林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同政介紹。
管店鎮鎮長宣德鋒告訴記者,該鎮積極做好林業碳匯試點工作,成立了全省首家鎮級“森林銀行”。“我們通過林權贖買、林地租賃、林木托管等形式,將村莊‘四旁’隙地和農民零散化、碎片化林木資源集中儲備到‘森林銀行’。目前,‘森林銀行’已存儲林地7000余畝,林木數量12萬余株。招引企業合建千畝薄殼山核桃示范基地,利用‘四旁’閑置地栽植山核桃樹1.1萬余株。”宣德鋒說。
據介紹,去年底,管店鎮發放全省首份林業碳匯權證,明光市躍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明光市金管家森林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完成碳匯收儲交易1.56萬噸,交易額67萬元,并明確這筆資金主要用于村莊公益碳匯林建設管護,增加森林固碳能力。
明光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市以創建林長制改革示范區為契機,堅持“增綠、護綠、管綠、用綠、活綠”促林業發展,依托鄉土樹種,大力開展“雙招雙引”,探索林業碳匯計量監測、權證發放、流通增值新路徑。截至目前,該市已培育省級現代林業示范區2個,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示范合作社和家庭林場5家,去年實現林業總產值45.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