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3月13日10版)
春意漸濃,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豐山村水果蔬菜大棚種植基地里,漸漸熱鬧起來。
以前豐山村通過村集體流轉土地建設蔬菜基地,農超對接發展蔬菜產業,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村“兩委”多次實地走訪調研,在充分考察后,承租流轉農戶土地30余畝與種植大戶合作,種植香菇大棚50余個,年產菌棒60萬棒。
“由村集體出面將農戶閑置農田、山場流轉下來,統一承包給香菇種植大戶,由種植大戶種植管理。目前已流轉30余畝土地種植香菇,70余畝土地種植果蔬大棚,流轉山場500多畝,建設精品農業觀光園。”豐山村黨總支書記候青虹介紹道。
該村立足村情實際,把“黨建+村企聯建”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通過結對共建、資源共享等方式,力爭實現“群眾致富、集體增收、企業增效”的總體目標,走出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我平常主要負責蔬菜大棚種菜和拔菜,一天能掙120元。”村民湯道翠說,村企聯建給村民和村集體經濟帶來雙重收益,帶動村里20余名勞動力就業,家庭增收超5000元。
通過“黨支部+家庭農場+農戶”的形式,該村負責幫助企業做好土地流轉、政策宣傳、溝通協調等工作,企業家庭農場負責大棚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投入、人力物力,通過土地租賃,發展生態農業。村企聯建開展以來,共為當地提供50余個就業崗位,幫助農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通過土地流轉和合理利用,2022年豐山村集體經濟收入54.36萬元。
“今年,我們村將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做大做強村企聯建項目,吸引優質企業參與鄉村振興,帶動更多資源和要素投向鄉村,實現以企帶村、以村促企、雙向聯動,實現共同富裕,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候青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