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田田,荷花亭亭,荷香縷縷,鳥鳴啾啾。盛夏時節,池杉湖國家濕地公園千畝荷花次第開放,鳥兒們在藍天碧水間自由嬉戲,游人們在荷花棧道上悠然漫步,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和諧畫面。
“眼前的這千畝荷塘,其實是我們為了保護池杉湖濕地而做的配套工程,除了觀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它的生態價值。”來安縣雷官鎮黨委書記朱曉軍介紹,池杉湖濕地公園的前身,是四十多年前為了涵養水源、防洪固壩,在雷官鎮黃大圩村人工栽種的一片水生池杉林。2004年以來,通過“退漁退耕還濕”等生態修復工程,池杉湖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每年吸引上百種,十萬多只鳥兒來此聚集。
“我們打造這千畝荷塘,就是為了給鳥類的棲息、繁殖創造多樣的空間形態和豐富的水環境及植被環境。”朱曉軍介紹,蓮藕田的改造可以有效減少人類的活動影響,為林帶鳥類增加了活動范圍并補充食源,通過對水系、植被的合理規劃,為池杉湖核心區單一鳥類生境系統做補充,打造鳥類繁衍棲息的生態樂園。
此外,該縣還為池杉湖疏浚河道溝渠4千米,修建過水涵閘8座,使池杉湖水經千畝荷塘及外圍蓮藕種植區兩次凈化后再返還到池杉湖,形成水系循環,有效預防大量鳥糞落入水中可能引起的湖水富營養化問題,保養濕地生態。
經過40年左右的發育演替和15年的精心修復,池杉湖濕地公園目前有池杉樹約8萬棵,鳥類近百種,其它植物及魚類、獸類也豐富多樣,2017年12月,池杉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順利通過國家林業局評審公示,正式被認定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單位。
豐富的濕地景觀,不僅吸引了眾多鳥兒來此安家,也吸引了很多游客來此游玩,“欣賞過水上森林的奇觀,坐著小船飄蕩在荷花池中,感受帶著清幽荷香的習習微風,再品嘗幾顆清甜的蓮子,感覺自己已經完全融入了自然之中。”正在用手機拍攝荷花的游客史曉月笑著說。
為了兼顧生態保護與游客體驗,公園通過鳥類孵化期閉園、網上預約和限號游覽等方式,嚴格控制游客流量。明確除科研和防疫人員外禁止進入池杉湖濕地核心區,沿濕地公園主要邊界布設護欄3500米,重點區域配置監控設備,進行24小時監控,減少人為活動影響。
公園把5800畝區域從功能上劃為“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五大區域,公園充分利用宣教展示區和合理利用區,在關鍵節點設置獨具特色又融入自然的特色觀景方式,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季節開發出濕地保護、小鳥課堂等教育方案,開展舉辦濕地日、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愛鳥周等各類環保教育活動,讓游客在大自然課堂里學習生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