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胡路凱)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發展,以林長制改革為抓手,不斷提升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積極探索濕地管護市場化、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新路徑,并取得明顯成效。
滁州境內濕地資源豐富,擁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4大類9種類型,總面積136.38萬畝,居全省第四位。全市現有1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和1個濕地公園,女山湖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8.3萬畝,為天然永久性淡水湖;來安池杉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5800畝,為華東最大的池杉林。
近年來,我市發揮林長+部門協作機制作用,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做到保護、發展兩不誤。出臺《滁州市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編制《滁州市濕地保護規劃(2017-2030年)》,同時把濕地保護列入林長制改革范圍,高位推進濕地保護修復。目前,全市濕地保護率達58.5%。
我市通過拓展“平臺+”,探索濕地管護新模式。搭建管護運作平臺,累計投入超3億元,打造池杉湖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建成九曲花海、千畝荷塘等十余處特色景觀節點,成為推動“兩山”轉化的生動實踐。加強城市綠心建設,將明湖濕地公園建設作為滁州綠色發展“一號工程”推進,投入15億元建設城市核心生態公園。
發揮市場作用,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投入濕地保護修復。堅持市場化導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推動政府監管與市場建設有效銜接。來安縣引進市場主體保護修復和綜合利用池杉湖濕地,成立濕地管理所,實現建設與監管分離的建管機制。我市成立滁州明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推動市場化融資建設明湖濕地工程,綜合投入近100億元,匯水面積69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