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安邦,重在基層。2024年以來,全椒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堅持“抓前端、治未病”,不斷深化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廣泛吸納各類“調解能手”,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和優勢,將老百姓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用心用情寫好一段段“楓橋新故事”。
排憂解難的身邊“網紅”
春節期間,全椒縣古河鎮大同街異常熱鬧,特別是居民抱怨已久的幾家燒烤店,因為自費安裝油煙凈化設備,讓整條街道清爽了許多。原來就在前不久,古河鎮“網紅”童進的抖音號“童真無邪”里,有網友反映燒烤攤油煙嗆人。童進很快趕到現場談政策、講道理,促使一家家店主安裝油煙凈化設備。
童進是一位在信訪崗位干了35年的退休干部,長年的信訪工作,讓他習慣將群眾所思所盼放在心上。童進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老童工作室”,是古河鎮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與基層社會治理相融合的成功典型。
油煙污染、小區環境差、路燈不亮、廁所有異味……一個個問題,童進的抖音號里,網友只需留言一句話,許多問題都能很快得到解決。通過網絡渠道,童進已解決網民反映問題120多件、意見建議20條,全部受理辦結,回復率100%,群眾滿意率100%。
在童進的工作筆記本扉頁上,寫著這樣一段話:“把群眾來訪當成親戚串門,把群眾來信當成自己家書,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的事。”童進說,“只要我還能走動,我就會堅持到工作室來,為百姓服務。”
熱鬧社區里的“幸福”超市
襄河鎮城南社區服務著15個物業小區,現有居民1萬多戶、近3萬人。針對轄區人口密集度高、流動量大、外來人口多、矛盾點多等特點,城南社區主動探索拓寬文明實踐路徑,用心搭建一座“幸福里”調解超市。
在“幸福里”調解超市,社區精心分配了四大類調解員。他們中,有在群眾中有聲望者組成“和事佬”調解員,有黨員組成的社區“管家婆”調解員,有志愿者組成的“物業調解員”,還有由公安、行政、物業執法人員和專業法律工作者加入的專業調解員。
群眾遇到矛盾糾紛,可走進“幸福里”調解超市,自行選擇合適的調解員尋求幫助。日常,社區不僅要求調解員主動“走出去”,還把有需要的群眾“請進來”,大大增進社區和群眾的聯系,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極大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據介紹,“幸福里”調解超市服務時長約3000小時,累計服務群眾、調解矛盾糾紛1.4萬人次,大大提升了社區治理效能。該項目先后獲得滁州市“月評十佳”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安徽省“月評十佳”學雷鋒志愿服務項目典型、全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十佳”先進典型等榮譽。
“‘儒林’所愿”的美好生活
2017年,全椒縣組建了安徽省首個縣級矛盾調解中心,通過“一站式”共享性調解平臺,對碎片化調解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特別是2023年以來,該縣推廣“儒林所愿”調解品牌,貫穿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始終。
全椒縣牢固樹立“黨建+”品牌理念,將儒林文化內涵與調解工作理念融合。該中心成立功能型黨支部,設有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通過常態化政治理論學習、調解經驗交流、典型案例分享等形式,提高調解員政治素養和業務素質。
該中心自成立以來,每年調解案件均在1000件以上。通過不斷優化服務,該中心始終保持第三方中立的公信力,深受群眾信賴。同時,創作以《儒林外史》為原型的IP人物“儒小法”,陸續推出“儒小法與婚姻家庭糾紛”“儒小法與勞動糾紛”等系列MG動畫,帶動調解工作“儒林風”。
據介紹,全椒縣矛盾調解中心被司法部授予的“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試點工作表現突出集體”。目前,全椒縣正努力拓展“儒林所愿”調解品牌2.0版本,將其功能從平臺向群眾身邊無限延伸,實現更具深度的矛盾糾紛調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