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閑置國有資產 滁州“一鍵”搞定
我市積極探索政府公物倉建設新路徑
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胡文峰)日前,隨著一批手搖檔案密集柜送至鳳陽縣永安小學,解決了該校資料存檔無柜可用的問題。“我們學校搬到新校區不久,學生檔案、教職工檔案以及校史檔案的存儲缺少檔案柜,我們通過公物倉信息平臺系統,很快就從其他單位調配了一批閑置的檔案柜,解決了我們學校的檔案存儲問題。”鳳陽縣永安小學總務處固定資產管理員楊旭,對公物倉信息平臺調配物資的速度和便捷性,連連點贊。近年來,我市倡導節約型機關建設理念,貫徹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建成并投入使用公物倉信息平臺系統,有效推動資產信息互聯互通,打通閑置資產盤活通道。
政府公物倉是對行政事業單位可調配物資進行集中收儲、合理調配、依規處置的運作平臺。傳統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中,同時存在著單位之間資產閑置與短缺同在、財政資金緊張與資產低效使用并存的局面。如何在“供”與“需”之間搭建一座便捷的橋梁,使得國有資產高效周轉和運行呢?2023年7月,我市引入“網上虛擬倉”管理模式,建成公物倉信息平臺系統,打破閑置國有資產之間的信息壁壘。
“‘網上虛擬倉’打破了資產管理的閉環模式,通過公物倉信息平臺,將資產的供需雙方聯系起來,只需要在平臺輸入相關資產信息,就可以‘一鍵’建立聯系,在符合條件的部門之間進行資產配置。”市財政局國有資產管理科科長張燕介紹,我市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平臺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以存量固定資產卡片信息為基礎,建立公物倉固定資產管理框架,強化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有效銜接,對機關通用資產配置計劃進行前置審核,優先調劑使用符合條件的公物倉內資產。
公物倉信息平臺在使用過程中,我市不斷強化流程管控。通過完善資產系統功能,將行政事業單位因各種原因產生閑置的固定資產納入公物倉管理。資產后臺實現資產入庫、出庫、調撥、借用等全過程閉環管理,發揮大數據、互聯網在資產管理中的載體作用,實現政府公物倉省市縣三級貫通,跨部門、跨級次、跨地區資產調劑共享“一張網”,有效提高政府資產使用效益。
“通過公物倉信息平臺,我市不但實現了閑置資產的快速配置,同時對價格昂貴的大型專業設備也可以做到共享共用。”張燕介紹,例如我市農業和交通部門使用的大型無人機,以及醫療部門需要的大型臨床檢驗設備,這些設備少則幾萬元,多則需要百萬元的采購資金,我市只需要采購一定數量的相應設備,有使用需求的單位通過公物倉信息平臺有序申請,這就提升了大型設備的使用效率,實現了國有資產的優化配置,節省了財政資金。
截至目前,我市公物倉累計入倉10029臺(件/棟)、價值3866萬元,調劑使用3278臺(件/棟)、價值169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