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5項“國字號”整市試點深入推進,小崗村基層治理和改革發展經驗獲國家領導人批示肯定,滁州法院“司法建議”為物業糾紛“降訴”做法被寫入最高法工作報告;
創新開展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建成全省首個企業綜合增值服務專區,企業反映問題一站式集成受理、后臺多部門聯合辦理,政務服務由“便捷”向“增值”迭代升級;
承辦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制持續完善,市域板塊聯動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
2024年,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大力弘揚小崗精神,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一批改革事項走在了全省、全國前列,一批開放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打造安徽高質量發展重要一極提供更多支撐。
深化改革創品牌走在前
走進滁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就能發現,一樓大廳顯眼位置增設了企業綜合服務專區,企業在這里不僅可以辦理審批業務,還能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真沒想到,還能享受到增值化服務,解決問題更方便了,速度也更快了。”作為受益者,安徽大禹防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立峰深有感觸地說。
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通過集成前端服務,打造高效、協同的增值化改革中臺樞紐,推動全市營商環境由“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迭代升級。通過該項改革,我市累計為企業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1.32億元、增值稅加計抵減7200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6.12億元,授信業務辦理時長壓縮50%以上,有效提升了企業的滿意度。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市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圍繞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推進企業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累計替代40個領域出具32.3萬份信用報告;圍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大項目要素保障,創新基金招引模式,取得積極成效。以項目保障為例,今年以來,累計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2萬多畝,促成重點項目融資百億元;緊盯“兩重”“兩新”等國家和省政策機遇,累計獲批中央預算內投資和省級補助項目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項目建設資金共計40多億元,獲批用于項目建設專項債資金超百億元。
在農業農村領域改革中不斷探索前行。今年,定遠縣聚焦坡耕地“治理難”問題,在全國率先探索出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新模式,既解決了治理資金來源問題,又幫助一些地方解決了用地難問題,還為后續的生態保護和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實現了多贏。原來的“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經過治理變成了良田,定遠縣池河鎮岱山社區楊塘村村民柏正花干勁滿滿:“治理后所有的地我都能種了,現在油菜長勢比以前好,估計產量能增加三成。”
物業管理一直是基層治理中的難題之一。聚焦群眾這一關切,我市敢于啃硬骨頭,以法治為突破口,制定出臺《滁州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依法加強和規范小區物業管理工作,推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讓群眾感觸頗深的是,這一法治良方切實破解了現實中的難題。以申請使用房屋維修基金為例,《條例》對申請程序進行了簡化等,辦理變得方便快捷了,不少老舊小區頂樓漏水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群眾對此拍手叫好。
農村綜合改革取得新突破;民主法治領域改革彰顯新活力;文化體制改革繪制新畫卷;社會治理改革實現新作為;社會民生領域改革共享新成果;黨建、紀檢領域改革開創新局面……這一年,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始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提升民生福祉的“關鍵一招”,各級領導干部帶頭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于爬坡過坎中闖關奪隘,在激流勇進中奮楫向前,改革工作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
開放發展舉措實成效多
今年9月18日至19日,2024年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23次全體會議在滁召開,41個成員城市領導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這是滁州正式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11年后首次承辦大會,成為我市對外開放中的標志性事件。
今年以來,我市始終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與滬蘇浙城市交流愈發密切,結對合作幫扶的“熱度”持續升溫。
城市合作持續深化。市黨政代表團赴蘇錫常考察學習,與三地深化園區建設、產業協作、創新協同、社會事業、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瑯琊區、全椒縣分別赴上海楊浦區、徐匯區考察交流,推動省際合作平臺共建。
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新型功能區啟動區一二期建設全面拉開,累計建成33條園區路網,以及66萬平方米的跨界合作產業園、科創綜合體等配套設施。兩個功能區今年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44個、總投資140多億元,累計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36個、總投資近千億元。與此同時,南譙區在浦口掛牌設立南譙—浦口科創飛地;天長—六合新型功能區起步區“一橫五縱”路網基本建成通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天長金牛湖校區二期項目竣工、在校生達6000名,泛美航空大學城目前在校生近2000人;明光—盱眙新型功能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個、總投資22.1億元。
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平臺取得新成效。江寧—明光合作產業園、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定遠合作園區、南京經開區鳳陽合作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3個合作園區今年以來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22個、總投資40多億元,累計項目數達47個、總投資近250億元。中新蘇滁高新區5平方公里擴展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今年以來新簽約項目29個、總投資近百億元。
主動融入合肥都市圈建設提速提效。建立合滁市縣兩級合作交流機制,編制完成合滁產業走廊發展規劃。定遠縣制定《定遠縣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實施方案》,目前定遠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合滁合作園)先行建設區全面開建,已引進5個項目,總投資13.5億元。合滁合作園(全椒)圍繞機械制造、電子信息和新材料等主導產業大力招商,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6個。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成果豐碩。醫療合作上,我市通過合作辦院、設立分院、組建醫聯體或專科聯盟等形式,與長三角各大醫院合作,累計簽約合作項目424個,長三角名醫專家來滁超5000人次,門診接待患者超50000人次,指導或合作手術6000多臺次。教育合作上,我市全面加強寧滁教師培訓交流合作,全市已有500多人次赴南京學習交流,邀請南京師范大學、金陵中學等多所學校專家來滁授課;組織近700名教師、校長赴長三角地區交流學習,邀請30余名長三角地區專家來滁授課。就業服務上,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網建立的“寧滁對接合作專欄”,動態發布寧滁兩地招聘會預告25條,專欄與南京人社、滁州人社、滁州公共招聘3個微信公眾號互聯互通。今年以來,組織開展線上招聘會34場,累計參會企業712家,提供就業崗位3.13萬個,初步達成就業意向3672人;組織企業赴南京開展線下招聘會19場,累計160家知名企業參會,提供優質崗位3206個,收到簡歷983份,初步達成就業意向316人。
此外,我市還深入實施“徽動全球”滁州行動。1至10月,全市新增外貿實績企業近150家、總數達1163家,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2家、總數達326家,新增跨境電商企業33家、總數達217家,滁州入選全國外貿百強城市。
開放不止步,揚帆再啟航。新的征程上,開放的滁州將以更大的熱情擁抱長三角、融入一體化,全方位深化與長三角城市的對接合作,努力形成更多示范性成果,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