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實矛盾源頭預防,做優糾紛多元化解——
平安天長建設的“高分答卷”
記者近日在天長市“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看到,工作人員通過基層治理綜合平臺,“一鍵式”與鄰近的江蘇省盱眙縣黃花塘鎮司法所取得視頻聯絡。原來,天長市通過持續推進“皖‘楓’蘇暢”聯調品牌建設,實現接邊地區24個鄉鎮(街道)、81個村(社區)、22萬常住人口和1個鐵礦企業全覆蓋。近年來,天長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升級接邊聯調品牌,抓實矛盾源頭預防,做優糾紛多元化解,先后獲得“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等榮譽稱號,平安天長建設交出“高分答卷”。
跨省聯調 首開先河
據了解,“皖‘楓’蘇暢”跨省接邊聯調品牌始于1986年。因天長“三面環蘇”的特殊地理區位,當時與南京六合交接地區涉及資源開采的跨省矛盾多發,遂成立皖蘇冶山接邊地區人民調解委員會,首開全國跨省聯調工作的“先河”。
在相繼成立“天高儀”“天金盱”等接邊地區聯合調解委員會后,2023年,正式推出“皖‘楓’蘇暢”聯調品牌。在接邊鄉鎮,選任網格長、網格員258名,募集跨省聯調志愿者267人。此外,接邊鄉鎮均設立聯調工作室,形成集聯調工作室、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的“一室一庭兩所”聯調格局,且任一部門均可立即啟動聯合會商化解程序。
在出臺環天長接邊地區協作機制后,天長市建立健全聯席互訪、聯通互惠、聯防互動、聯調互查、聯幫互助“五聯機制”。每年,各片區輪值召開總結提升會,累計交換地方性法規、文件45份,并與接邊地區建立社區矯正一體化工作機制,推動執行跨省一體化建設,全方位推動天長皖蘇邊界治理向縱深發展,為全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提供新對策。
2023年以來,聯調組織高效化解天長-六合毗鄰區矛盾糾紛411件,其中防止民轉刑案件11起、制止群體性糾紛6起。
矛盾糾紛 源頭化解
經濟社會發展中,難免有利益糾葛,有矛盾訴求。天長市通過構建“1+16+N”三級糾紛化解平臺,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化解在基層。
所謂“1+16+N”三級糾紛化解平臺,即建強1個天長市級矛調中心、做優16個鎮級矛調中心、打造“園區+產業調解”“專業+特色調解”“鄉賢+親緣關系調解”等N個解紛平臺,建立三級調委會192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14個,實現三級人民調解、協商組織全覆蓋。2023年以來,各級調解組織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8960件。
同時,天長市立足本地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推行“一鎮一品”建設,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調解品牌矩陣。如金集鎮“茉莉花”和秦欄鎮“和美孝鄉”的評理說事點,銅城鎮“農耕文化調解室”,以及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朱桂濤設立的“桂濤調解工作室”、全國司法所模范個人劉漢校設立的“大校調解工作室”等,都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發揮巨大作用。
標本兼治 守護平安
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天長市在高質量推進平安建設過程中,積極構建綜治中心與政法部門聯動協作的新格局。
天長市公安局探索由“一村一警”向“一格一警”下沉延伸,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汊澗派出所在省際毗鄰區設立于洼綜合警務站,打通跨省警務協作“神經末梢”。檢察院在16個鎮(街道)全面推動檢察巡回工作站建設,入選“2023年度全國婦女工作改革創新案例”。法院著力構建高效融合的“法官進網格”工作體系,獲評全國“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
同時,天長市健全兩級黨政議訪和信訪聯席會議制度,促進事權部門和屬地同向發力。在全省首創信訪“三報三單”機制,編印每日快報、每月通報、每季簡報,發放任務交辦單、風險提示單和問題督辦單。信訪事項辦結平均用時縮短至7天以內,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均達100%。信訪工作“五個一”經驗在中央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專項督查座談會上作交流發言,2023年獲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