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關愛和理解為基石,用耐心和智慧搭橋梁,借助春風化雨般的調解方式,讓婚姻家庭中矛盾糾紛的堅冰逐漸消融。近年來,天長市婦聯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打造“好大姐”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工作品牌,在排查化解婚姻家庭糾紛領域開展探索實踐,為基層社會治理和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巾幗力量。
組織婦聯力量“進網格”
日前,天長市廣陵街道二鳳社區易居天韻小區召開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滁州市首家小區婦聯“易居天韻小區婦聯”宣告成立。該舉措對我市深化婦聯組織改革、健全婦聯組織體系、完善基層社會治理起到積極作用。
“我們將婦聯組織的優勢資源和力量,延伸到基層社會治理的網格中,通過與網格化管理相結合,更好地服務婦女群眾,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天長市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該市將婦聯力量下沉到1231個綜治網格,實行鎮村婦聯干部與網格員雙向任職,基層婦聯干部、婦聯執委、婦女代表、巾幗志愿者加入網格員隊伍。1575名網格長和網格員中,女性占1000余名。她們通過定期入戶走訪、常態化聯系服務婦女群眾,織密婚姻家庭糾紛排查“一張網”。
天長市全面推進婚姻家庭矛盾糾紛三級預警處置。對網格內發現的婚姻家庭小矛盾,網格員能當場調解的當場調解;難以當場調解的,根據難易程度分級上報化解處理。
2023年以來,累計排查出高風險隱患家庭3戶、中風險隱患家庭11戶、低風險隱患家庭289戶。經及時介入化解,目前動態管理中風險隱患家庭1戶,低風險隱患家庭85戶。
聚焦家庭矛盾“小切口”
前不久,天長市楊村鎮一名女子趕到鎮“好大姐”調解室求助,稱其父母因家庭矛盾多次毆打她。調解員聯合派出所民警開展走訪,對其父母宣傳《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規。經多次調解,其父母寫下保證書,承諾以后不再家暴。
婚姻家庭的和諧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天長市婦聯聚焦婚姻家庭矛盾的“小切口”,全力構建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特別是積極構建“1+16+X”糾紛調處化解網絡中,協助建強1個“一站式”市級矛調中心、16個鎮級矛調中心,加強與公檢法司民等部門和社會解紛力量的協作聯動,搭建市、鎮、村(社區)三級“好大姐”婚姻家庭糾紛調解陣地。
在法院“好大姐”調解工作室,由法官、婦聯干部、律師等共同參與,開展多元化訴前調解,推動婚姻家庭糾紛的源頭疏導和合力化解。在各鎮“好大姐”調解工作室,綜治、婦聯、派出所等力量積極加入,針對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分級調處化解,有效防止事情激化升級。
融入基層治理“大格局”
記者了解到,天長市積極發揮婦聯組織“聯”的作用,將網格排查走訪、矛盾糾紛調解與常態化服務婦女群眾相結合,緊緊圍繞困難婦女、困境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開展“巾幗暖人心”“巾幗護航”“把愛帶回家”等關愛幫扶活動。
在楊村鎮,網格員可以通過一款“智慧楊村”APP手機應用軟件,對一些婚姻家庭糾紛上報調處。鎮婦聯“好大姐”調解室通過平臺云視訊系統,與法院無訟e站相連接,以“法官遠程視頻指導+調解員現場調解”方式,實現云送法、云調解。
秦欄鎮官橋社區“好大姐”調解室,配有1名專職調解員和26名兼職調解員。他們以婚姻家庭中夫妻關系、老人贍養、未成年人監護等矛盾糾紛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調處化解和維權關愛服務,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百米”。
如今,在“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天長市,婚姻家庭領域矛盾糾紛預防和多元化解機制不斷升級完善,婦聯“好大姐”調解員的身影溫暖而有力量,基層社會治理成效日益凸顯,廣大婦女和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