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2024年1月10日A02版)
工作中的馬義民。
安徽定遠縣公安局民警馬義民當過兵,與無線電打過十多年的交道,如今是安徽公安科技信息領域的卓越工匠。說起這位老馬,他很少親自為嫌疑人戴上手銬,但幾乎每一次鎖定罪犯的背后,都有著“識途”絕活的支撐。通過一雙“鷹眼”,在科技的幫助下,從海量數據中讓案件從大海撈針走向峰回路轉,用愛為破碎的家庭拼齊被時光撞碎的全家福。
推開滁州首個以民警個人名義獲批成立的工作室——“馬義民視頻巡查工作室”的房門,最吸引眼球的當數6個長方形鏡框,鏡框里滿滿當當全是錦旗的照片。每面錦旗的背后,都有一個個案(事)件的水落石出,一幕幕親人團聚后悲喜交加、催人淚下的故事。
“馬警官,你一定要幫幫我,幫我找到弟弟。”那年夏天,烈日沒能阻擋定遠縣李華忠的腳步,這次他來的目的,是請馬義民幫助尋找走失的弟弟李華成。他們父母去世后,患有智力障礙的李華成隨大妹妹生活。2013年,他外出后走失。
接到求助,馬義民立即開始加班加點在海量信息中進行查找比對,一種方法不行,又換另一種方法,反復嘗試后,終于比對成功。等待了半個月,遠在數百里外銅陵救助站的李華成,終于和親人團聚。
從那次起,馬義民率先與安徽本地民政部門合作,利用公安科技,幫助更多人踏上尋親之旅。
1953年1月,上甘嶺戰役結束不久,一支沒有任何光學瞄準鏡的莫辛納甘步槍在朝鮮戰場創造奇跡。3名年輕的志愿軍戰士組成了狙擊小分隊,一個月內擊斃擊傷214名敵人,領頭的便是赫赫有名的神槍手張桃芳。
2023年9月,央視“等著我”欄目找到馬義民,希望他幫助找到張桃芳另外兩名戰友。
跨越60余載,手頭資料除了姓名、籍貫幾乎為零,尋找該從何處著手?根據過往的尋人經驗,馬義民將自己慣常使用的搜索比對方法逐一應用,卻始終一無所獲。時間一天天流逝,難道就這樣放棄?一次辦案時的靈光一現讓他突然有了思路。“新中國成立前取名大多遵守輩分,而姓氏與輩分的結合極有可能體現著地域特色。通過籍貫,加上姓氏與輩分的關聯,就能縮小地域范圍。”馬義民立刻用最原始的方式,關聯出近百位人員,逐一分析、尋找可能隱藏的地域線索。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寧彩堂和李彪兩位老人,挖掘出更多鮮為人知的英雄事跡。
如今,在案件偵辦之余,馬義民堅持利用業余時間幫助救助站查找流浪人員信息,累計幫助了1.3萬個破碎的家庭實現團圓。在他的聯系和感召下,組建的尋親工作群從1個變為5個,群員覆蓋除港澳臺外所有省份的1200多家救助站。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