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2023年11月9日A8版)
他把愛好變事業,研發40多種新品
小球蘭“種”出了全國最大
沈獻剛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陳燕飛
近看是一朵朵五邊形小花,遠看是一整簇球形大花朵,造型奇特而美麗……在滁州市瑯琊區的一處花卉基地,大棚里綠意盎然,上萬株品種各異的球蘭令人賞心悅目。這里是全國最大的球蘭盆景基地,也是安徽省第一家種苗花卉出口企業。“別看這只是小小的一株苗,頂級品種在國外能賣到幾千美元。”基地負責人沈獻剛介紹說。
用技術說話,把愛好變成事業
在菁萃園藝的育苗園中,每一棵苗幾乎都是沈獻剛手把手養殖出來的。誰能想到,12年前的沈獻剛,還只是一名國外食品公司的技術顧問,因為愛好球蘭,看到它比較奇特,才產生了種養的想法。“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去國外,在加拿大看到球蘭,一眼就喜歡上了它。2010年,從國外購買了幾株苗,當時一株小苗就花了幾百元人民幣。”沈獻剛告訴記者,后來慢慢地了解發現,原來世界上第一棵球蘭是在200多年前的中國廣州發現的,被帶去了國外繁殖。
小苗帶回來種養后,沈獻剛發現球蘭并不是那么好養活的。“球蘭是多年生常綠藤本攀援灌木,附生于樹上或石上,莖節上有氣生根。種養不好,很容易爛根。”沈獻剛告訴記者,原先從事的技術顧問工作主要是蔬菜等食品類的,蔬菜與花卉在種植方面有些相通,他就開始反復研究可供球蘭生長的環境,尋找了各種材料讓球蘭附生。經過3年的努力,研發出了一款專門適合球蘭生長的營養土,種養的球蘭也越來越多。
“我的‘花友群’遍布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我也喜歡在球蘭網站上分享經驗。國內的花友買了進口苗難養活,直接送到我這邊先培育。”沈獻剛告訴記者,自己養的球蘭品種越來越多,很多花友看到分享后紛紛“求花”,2015年時他在淘寶開了第一家網店,第一天上線就實現了成交,一年就把網店做成了皇冠等級。
已有40多個新品,正在申報專利
花卉養殖的人很多,但是研發、鉆研的卻很少。在沈獻剛的球蘭基地,占地13畝,擁有2個大棚,4個現代化溫室,目前已經擁有500多種球蘭品種,其中40多種是沈獻剛這幾年自主研發的新品種。“新品種中,有20多個品種在世界上屬于頂級品種。”沈獻剛介紹說,目前絕大多數新品種還只是養在大棚里,有的目前只有一株,沒有對外銷售。
早在幾年前,沈獻剛吃過高端新品上市的虧。他自主研發的一款球蘭新品,在國外售價近萬元,國內也要賣到1000元一株苗。結果有人通過其他渠道購買后,直接以300元一株的價格上網預售,提貨期為一年后。這種預售的商業行為直接影響了沈獻剛當年的種苗銷售。
“我們意識到植物也有知識產權之爭,只有專而精才能走得更遠。”沈獻剛說,球蘭是三種最貴的植物之一,售價數千元乃至上萬元的都有。目前,大棚里有很多高端新品,就怕一上市就被“復制”繁殖。今年夏天,他拿了3個新品種在美國申報專利,專利一通過,他就賣出去。
沈獻剛創立的自有品牌JadeiteGarden,之前已經在美國和加拿大正式上市,出口的球蘭特別受當地人歡迎。“跨境電商已經搞好,現在就等著專利了,商品隨時可以上架。”沈獻剛說。
繼續做好研發
做大基地建設
經過十多年的種植,沈獻剛不斷地學習與摸索,對球蘭的習性、市場逐漸有了把握,積累了種植經驗。雖然已經擁有數十種新品,但在沈獻剛看來,研發還是放在第一位。“研發、培育、出新,希望慢慢地形成一個既流暢又良性的產業鏈條。”沈獻剛計劃繼續引入、研發新品種,擴大基地的球蘭種植面積,多學習外地先進經驗,逐步把市場做大做強。
球蘭不僅能滿足人們對苗木的觀賞性、藝術性、文化性和裝飾性的要求,還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自從2021年小球蘭走出國門之后,遠銷日、韓、英、美等國家,效益翻了幾倍。沈獻剛表示,規劃在2年內成為美國最大的球蘭供應商,未來還有出口印度及歐洲的計劃,快速出口海外、打開國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