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今年以來,市司法局全方位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市司法行政領域的深度融入和全面貫徹,聚焦“一改兩為”精準發力,優法治、保安全、抓治理、促發展,打造“楓橋經驗在滁州”升級版,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調解網絡做“加法”,多元調處促發展。構建非訴訟糾紛多元閉環化解機制,傾心為民排憂,暖心為企紓困。全市形成以“一站式”縣級矛調中心為重點,鄉鎮為主力,村(社區)為基礎,行業性專業性為補充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調解組織1542個,其中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136個,調解員8716名,實現哪里有矛盾糾紛,哪里就有調解組織和調解員。
排查化解做“減法”,關口前移不上交。創新“調解+信訪”工作機制,匯聚調解員、法律服務人員參與初信初訪工作合力,深度融入“1+5+N”模式,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調處化解等工作,村(社區)每周、鄉鎮(街道)每月、縣(市、區)每季度組織一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引導群眾在法治軌道上定紛止爭。
調解力量做“乘法”,凝心聚力抓服務。全市鄉鎮(街道)均依托司法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建成1274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348名律師擔任村(社區)法律顧問,每人每年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務不低于48小時,法律服務提供做到“進村入戶到人”。 (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