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史力)近日,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印發《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明確逐步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財政投入標準,落實管護資金支出責任,以進一步激發農田建設積極性,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根據該規定,今年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財政投入標準,從不低于2250元提升到2500元以上,到2025年逐步提高到3000元以上。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加大市縣財政投入,提高建設標準。明確招標節余資金和項目結余資金原則上要繼續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及管護等,未用于高標準農田的結轉結余資金,績效評價時不計為項目實際投入。明確市縣財政要按照建成高標準農田管護實際需求足額落實管護資金,省財政給予獎補。今年,省財政將安排1億元用于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同時深化拓展專職管護員網格化管護、金融保險管護等創新做法,提升建后管護成效。
截至去年底,我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超6000萬畝。去年全省支持脫貧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153.15萬畝,結合現代農業發展137.27萬畝,支持585個村改善人居環境。選定利辛、廣德、五河等10個縣(市、區)開展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著力打造千畝片、萬畝方高效示范農田建設樣板。今年全省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200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10萬畝,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田2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