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安徽新聞 > 正文

安徽制造業總量質量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十年磨一劍,安徽制造“皖美”蝶變。8月17日,省委宣傳部舉辦的“安徽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從傳統農業大省到新興工業大省、再到加快打造制造強省,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制造業迎來歷史性跨越。

10年來,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9%,居全國第三、長三角第一;全部工業、制造業、數字經濟增加值先后突破1萬億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居全國第七。制造業總量和質量均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優勢產業能級躍升 優質企業雁陣前行

產業興則經濟興,區域競爭的關鍵是產業和產業鏈的競爭。10年來,我省堅持“龍頭+配套”“基金+基地”打法,培育千億元產業14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15家。

電子信息產業成為全省工業第二大行業、拉動工業增長的第一動力。10年來,我省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8.4%,占全省規上工業比重由3%提高到9%。平板顯示產業實現“從沙子到整機”的完整產業鏈布局,面板產能約占全球10%,成為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完善、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產業集群之一。集成電路產業形成從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到材料、裝備、創新研發平臺和人才培養等較完整產業鏈條,獲批全國首個“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和國家首批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光伏產業設備及元器件制造業營收從2012年的26.8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882.8億元,增長32倍。智能語音產業入選國家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國聲谷”202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8億元,入園企業達1423家。

汽車、家電等產業表現亮眼。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江淮、奇瑞、蔚來、大眾、比亞迪等10家整車企業和1200家配套企業,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25萬輛,居全國第五。家電產業以海爾、美的、格力等企業為龍頭,打造形成“10+1000”的產業格局,本地配套率60%以上,產量穩居全國第二。

企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體。10年來,我省強化梯次培育,構建優質企業新生態。民營企業數量從30.4萬戶提升至188.4萬戶,增長5.2倍,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從56%提高至60.8%。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218戶,以占規上中小工業企業17.7%的數量,貢獻了28%的營收和利潤;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480戶、居全國第六。營業收入超千億企業5戶、百億企業50戶,中國500強企業8家,海螺集團、銅陵有色連續4年入圍“世界500強”。

產學研協同并進 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創新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靈魂。十年來,我省發揮企業家主帥、企業主體、政府主責作用,大力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行動,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

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我省創建智能語音、玻璃新材料兩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總量居全國第三。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48家,上線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科創板塊”,入駐服務商2.7萬余家,服務企業5.8萬余家,發布科技成果和需求5.2萬余條。圍繞產學研用補短板產品和關鍵技術攻關實行“揭榜掛帥”,首批76項“揭榜掛帥”攻關項目已完成近1/3、其中8項技術產品打破國外壟斷。新增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1802個,整合“三首一保”政策,促進創新成果落地應用,一批“三首”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

高新技術企業是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力軍。我省緊抓科技型企業培育,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擴量提質增效。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首次突破1萬家,總數達到11368家,是2012年1742家的6.5倍,總數位居全國第八。按照“初創培育期—成長期—成熟期”三個階段,我省定期梳理上市后備高新技術企業清單,強化擬上市企業輔導培育,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截至7月底,全省上市的153家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106家,占比69.3%。

下一步,我省將謀劃實施“高精尖特”培育工程,遴選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企業作為培育對象,通過項目帶動、人才支撐、平臺創建等各項措施,支持更多科技型企業做大做強,力爭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7萬家。

順應生產模式變革 加快推進轉型升級

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必須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勢,加快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十年來,我省堅持“數字+制造”“集約+循環”,制造業向智能、綠色方向升級取得顯著成效。

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十年來,我省聚焦“工業互聯、智改數轉”,持續實施數字賦能行動,大力實施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設立10億元資金、200億元基金,省內重點培育平臺130家,其中工信部試點示范30個、位居全國前列??拼笥嶏w“圖聆”入選國家級“雙跨”平臺,工業云平臺應用率達57%、居全國第五。累計建設5G基站7萬余個,實現5G網絡地市主城區全覆蓋。每年實施億元以上重大技術改造項目1000項以上,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6.2%。扎實開展機器換人“十百千”行動,累計推廣工業機器人近3.8萬臺,建成省級智能工廠175個、數字化車間869個。

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十年來,我省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打造綠色產品、工廠、園區、供應鏈,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工業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在全國率先實現30萬噸及以下小煤礦全部關閉,提前兩年完成國家下達我省“十三五”鋼鐵去產能任務,引導推動企業實施綠色化改造,推動鍋爐清潔能源替代(含淘汰)110臺,減少原煤使用量43萬噸。實施節能環保“五個一百”提升行動,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1.3%。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29家、居全國第六,綠色設計產品410種、居全國第二,綠色園區14個、居全國第二。

制造業是經濟命脈、強省之基。面向新征程,我省正深入實施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推動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拉高標桿、奮勇爭先,安徽制造必將書寫新的精彩,邁向更加廣闊的天地。

■ 記者 汪國梁

責任編輯:郭新星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caoporn地址|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欧美视屏在线观看| 午夜阳光电影在线观看| 黑执事第二季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三级|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 |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视频| bbw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欧美老人巨大xxxx做受视频| 免费看三级毛片| 老师你下面好湿好深视频| 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 夜夜添狠狠添高潮出水| 一级毛片在播放免费| 日本久久免费大片| 乳孔被撑开乳孔改造里番|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老|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国产一级特黄生活片| 黑人一个接一个上来糟蹋 | 么公又大又硬又粗又爽视频| 欧美综合在线视频|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美女美女高清毛片视频|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九九影院理论片在线观看一级| 国产精品福利电影|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