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省轄市市委書記、市長一季度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按照慣例,會議總結了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并對下一階段工作作出部署。
一季度安徽經濟怎么看?
“今年以來,我們錨定‘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和‘七個強省’奮斗目標,全省經濟保持平穩運行,質量效益穩步改善,市場信心穩定增強,新質生產力加速壯大成為突出亮點。”會議現場,安徽省委書記韓俊概括道。誠然,這一點從安徽GDP重返全國前十中也能得到有力印證。
數據固然重要,但全面解讀一地經濟發展情況,既要看“數”,也要看“事”,更要看“勢”。皖高峰工作室注意到,從這三個維度來看,一季度安徽經濟呈現出以下三個特征。
一是工業經濟較快增長,新質生產力加速壯大。
一直以來,工業都是安徽爭先進位的重要動能。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3.4%、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39%,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2.3%提高到14.8%。由此可見,新質生產力正加速壯大。
汽車是安徽的首位產業。一季度安徽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5%,汽車產量增長35%、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45%。此外,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6.5%。
成績亮眼,勢頭強勁。仍以汽車產業舉例,4月8日,福耀集團安徽生產基地項目開工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57.5億元,年產汽車配套玻璃400萬套及配件玻璃400萬片;4月12日,大眾汽車集團宣布,計劃在中國投資25億歐元,以擴大其在安徽合肥的生產基地和創新中心……從一個個大項目的官宣、落地不難看出,安徽“汽”勢正勁,這也是安徽工業發展之勢的縮影。
二是向海而興成效明顯,進出口總額創新高。
統計顯示,一季度安徽進出口總額創歷史同期新高,排名全國第10、中部第1位,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其中,合肥進出口總額增速位居長三角萬億城市之首。
外貿發展過程中,民營企業貢獻過半,占進出口總額52.1%,進出口總額增速高出全省6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七成以上,其中汽車及其零配件、電腦及其零配件、家用電器出口分別增長35.4%、11.2%和9.8%。
向海而興還體現在外資運行上,1—2月,安徽新設外資企業62家、增長19.2%,新增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3個,新落地一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
三是市場活力滿滿,制造業投資26個月高增長。
今天的投資力度,就是明天的發展速度。一季度安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3%、高于全國。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21.6%,已連續26個月保持18%以上增長,連續17個月領先全國10個百分點以上。3月份,安徽新增規上工業企業近2000戶,也彰顯出滿滿市場活力。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一季度安徽還有不少工作可圈可點,如新增就業超20萬人;3月末,全省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速14.5%,連續16個月保持全國第一位……
綜上,安徽經濟運行數據有看點、發展有支撐、未來有期待。
總結成績的同時,對不足也不回避。安徽清醒地看到,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存在有效需求依然不振、部分行業仍然比較困難等問題,亟需逐一破題。
會議提出,二季度承上啟下,對于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至關重要,各項工作要全面加力,全力拼經濟,確保時間任務“雙過半”。具體來看,要做到“六個加力”: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加力;在擴大有效益的投資上加力;在激發有潛能的消費上加力;在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上加力;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加力;在做好重點民生工作上加力。
聚焦經濟工作,韓俊表示:“發展經濟的關鍵是抓產業,抓產業的關鍵是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皖高峰工作室獲悉,加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安徽將推動優勢產業延鏈、新興產業建鏈、傳統產業升鏈。其中,在發展優勢產業方面,堅持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全面發展,推動整車企業加大排產落實力度,推動核心零部件龍頭企業產能充分釋放。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大干快上,大力拓展省內光伏應用端場景,推動光伏企業加快產線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