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毛筆酥、九華茶香魚、菊花蟹斗……9月20日-21日,安徽省職業技能大賽——2020年全省烹飪職業技能競賽在蕪湖舉辦,249名安徽名廚同臺競技、比拼廚藝。
本屆大賽結合行業特點和崗位技能要求,設置了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西式烹調師、西式面點師、營養配餐員五大工種,覆蓋面更廣,更加貼近生產實際。本次大賽共有249名選手參賽,是我省烹飪類競賽參賽人數最多的一次。由于層層選拔,選手的整體水平明顯高于往屆。
在菜品展示區,誘人的菜品吸引眾多市民參觀。很多菜品原材料簡單卻做工精細,靈活運用迎客松、黃山等安徽元素,既發揚了徽菜特色,又展現了博大精深的徽文化。“作為安徽的賽事,這次比賽主打徽菜,很多作品很有意境。”國家級烹飪技師、省級徽菜非遺傳承人王可喜專門前來觀摩比賽,在他看來,簡單細致最見匠心,“比如有一款菜是用豆腐做的,材料很便宜,但湯大有講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比賽要求所有選手在接受技能考核的同時,必須參加理論知識考試,這也是本次大賽的一大亮點和創新。“烹飪是科學,是文化。菜名是文學,菜品好不好看是美學,好的廚師既要懂營養理論,又要了解民風民俗、歷史文化。”安徽省烹飪協會副會長馬邦山說,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美食不僅要好吃,還要注重營養,“所以理論知識非常重要,我們好的廚師甚至享受國務院、省政府津貼。”
阜陽廚師朱治新此次參賽帶來涼菜作品《中國夢》、熱菜作品《羅漢醉方肉》,“我們早上5點多就起來準備,兩個菜一共用了一個半小時。比賽緊張激烈,考驗我們對各種情況的應變能力。”韋永春是來自黃山的女面點師,她帶來的中式面點《柿柿如意》造型逼真,得到觀眾、評委和同行的圍觀。“你看她的柿子顏色非常舒服,充滿自然趣味。”一旁的評委告訴記者,這款作品的調色非常考驗功力。
此次比賽還將厲行節約、杜絕餐飲浪費融入大賽中。大賽監審長趙正松介紹,比賽要求廚師不能使用野味和特別高檔的材料,“菜量也嚴格控制,用不完的食材要打包。”裁判長孫成應告訴記者,此次裁判的標準是傳承創新,“徽菜味道濃厚,在保持基礎味型的同時,我們鼓勵選手創新開發多元化的作品。”
“本次大賽是在餐飲行業全面復工復產背景下舉辦的一次行業盛事,釋放出我省餐飲行業率先走出疫情陰影、全面回暖復蘇的積極信號。”省商務廳服貿處調研員李慶宏介紹,大賽把“知識改變命運,技能成就夢想”的理念深入到廣大職工和選手的心中,激發了廣大職工鉆研技術的積極性,在全行業營造崇尚勞動、尊重技能、重視高技能人才的氛圍。
據悉,本次比賽也是歷屆比賽中獎勵最豐厚的一次,體現了安徽對廚師職工隊伍的重視。最終,大賽產生10名“全省技術能手”,多名選手通過比賽晉升為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職稱。另外,符合條件的優秀選手還將報省總工會、省婦聯、團省委授予“省五一勞動獎章”“省三八紅旗手”和“省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的青年高技能人才,將在崗位上發揮骨干和示范作用。(記者 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