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應該說是城市居民使用最頻繁的交通工具,特別是在交通、經濟不太發達的城市,是城市建設的基本設施,它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安定。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了城市現代化的進程。隨著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的推進,人們理應有一個更加舒適方便的人居和出行環境。城市公交是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基礎設施。沒有城市公交的優先快速發展,推進城市現代化的速度就會減慢,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好的公交車乘車環境也可以算是一張城市名片。當前滁州打造綠色園林城市,公交車方面的建設不應忽視!如何搞好城市公共交通,既是市民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市政府注重抓好的民心工程之一和形象工程之一。
由于乘運環境和質量的改善,以及運營效率的提高,有效提升了公交運輸能力,每日平均客運量達到了15萬人次,公交分擔率提高到了9.8%,吸引了更多居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根據《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見》,市公交公司結合滁州市公共交通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與監管、行業改革和公交優先發展配套政策制定等方面的發展規劃,起草了我市優先發展公交實施意見,努力提升公交行業的服務能力,堅持科技先行,將IC卡技術、GPS智能調度、電子站牌等新技術成果和新能源、新燃料、高標準的節能環保型車輛引入公交行業。這些舉措使得城市的公交服務水平、安全應急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得以有力提升。據調查,超過90%的市民對本市公共交通表示滿意,不滿意的不到10%。
在地改市之前,滁州市作為縣級城市,城市道路狹窄、人口稠密,公交運力不足且投入小;地改市后由于欠賬較多,公交事業發展緩慢,存在著公共交通發展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線網布局不盡合理、車次密度正點率低、服務質量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資金投入保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中特別注重交通系統建設,優化設施結構;在交通結構調整中更加重視公共交通的路權優先、用地優先,加快構建公共交通網絡,與“美好新滁城”建設同步,成為做美、做精“大滁城”重要的一環;在管理中依靠體制機制與科技創新,市民參與、綜合治理,充分挖掘既有設施潛力等。
發展公共交通,不但方便群眾,而且是緩解當前交通擁堵、能源緊張、污染嚴重等問題的有效途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建設“美好新滁城”,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為人民群眾做實事辦好事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要明確公共交通服務產品公益性的特點,樹立政府購買公共交通服務理念,高度重視公交工作,把建設現代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充分利用媒體大力宣傳和倡導環保出行,嚴格執行《滁州市城市公共汽車客運條例》以及公共交通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各級部門和人民群眾支持公共交通的發展,不斷提升公共交通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要投入適當人力、財力、物力對城市公共交通開展專題研究和深入調研,為科學決策和合理布局交通資源提供科學依據,把公交優先這項民生工程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