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出臺的《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快貫通境內國家高速公路和重要省級高速公路,加密建設重要城鎮發展軸和至周邊省份的高速公路,擴容改造路網功能突出、交通流量大的高速公路。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全省續建高速公路項目53個、總里程2448公里。受此拉動,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過760億元,投資規模持續高位運行。
連接滁州與合肥的高速公路項目,7月底取得最新進展,位于滁州市境內的路段建成通車。
作為《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2020—2035年)》中S14滁州至合肥高速公路和G3611南京至信陽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滁合高速公路滁州段的建成通車,對完善安徽省高速路網布局、強化合肥都市圈與長三角其他地區的互聯互通,提升合肥市對都市圈內部城市的輻射引領能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作為城際直連快速通道,高速公路在現代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邁向數字化的高速公路
實時監測路網態勢、毫秒級精準定位、一鍵清障救援……日前,在安徽建工集團徐州至淮北至阜陽高速公路智慧監控中心,工作人員坐在電腦前查看路網運行情況。
“這個平臺的核心優勢在于一屏統管、智能預判和數據驅動,它就像一個智慧駕駛艙,把設備狀態等關鍵信息實時、直觀地呈現在一個大屏上,也能提前發現潛在風險,保障設備平穩運行,同時平臺還形成了從數據驅動決策到智能優化運營再到生態服務延伸的數據閉環,有效提升高速運營的管理效能和智能化水平。”安徽建工集團徐淮阜高速公路管理處工作人員劉怡然說。
作為安徽“十四五”期間推進建設的重點項目,徐淮阜高速公路全長約155.8公里,其中,淮北段、宿州段均由安徽建工集團自主投資建設運營,線路共72.07公里。
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北段、宿州段近期提前通車,進一步拉近了淮北與徐州、阜陽的時空距離,促進區域人流、物流、資金流互聯互通,為皖北振興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據了解,在建設過程中,該項目從控制噪聲與揚塵到對梁板預制的智能化處理,再到鋼筋加工和立柱養護,至少有32項新技術運用到施工各個環節和階段。
“比如無人攤壓技術,‘無人攤壓機群施工’通過無人駕駛、智能壓實和圖像識別等關鍵技術的集成應用,實現了機械設備集群化自動協同作業,施工人員只需提前設置好路面標高、寬度等參數,即可實現自動控制攤鋪和碾壓作業,在提高工程質量的同時,確保了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徽建工集團宿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朋飛說,他們還采用了電磁加熱技術和“毫米級”成套拼裝工藝,提高項目建設的經濟性和安全性。
為進一步提升群眾出行體驗,近年來,安徽積極推進智慧交通建設,出臺數字化“一網統管”實施方案,采取一系列信息化、智能化技術革新和升級改造,加快智慧公路建設發展,提升公路建設與運行管理服務水平。
“我們站日常出入口車流量4.4萬輛,每到重大節假日車流量會爆發式增長且潮汐現象明顯。”安徽交控集團吳莊收費站站長管旭東說,為保障車輛順利通行,他們對收費站進行了智慧化改造,將傳統收費系統升級為準自由流收費系統,目前,收費站車輛通行效率較改造前提升了至少40%,客車ETC平均時速40公里不減速通行,平均通行時間降幅達54.8%。
據了解,截至2024年底,安徽已建成合(合肥)寧(南京)智慧高速,新增吳莊等22座智慧收費站、青草等11座準自由流收費站。接下來,安徽將加大科技攻關力度,開展“全生命周期智慧高速公路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等,圍繞“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推進數字化“一網統管”,加快交通運輸行業北斗規模應用,鼓勵更多新開工高速公路項目探索智慧高速建設及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交通運輸領域新質生產力。
皖北“追趕”全省平均水平
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皖北地區是當下安徽建設高速公路的主戰場。
近日,在亳(州)蒙(城)高速公路渦陽(標里)至蒙城(雙澗)段項目建設現場,施工人員不懼炎熱堅守在崗位上,全力推進項目施工進度。
亳蒙高速公路渦陽(標里)至蒙城(雙澗)段是安徽“五縱十橫”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約92.62公里,其中標里至渦南互通段“縣城通”工程30.62公里已于2024年12月28日提前建成通車,剩余段落計劃于今年年底建成。
“當前,項目路基工程已全面收尾,橋面板安裝及濕接縫作業正有序推進,路面工程擬于11月中旬完成,預計12月份具備通車條件。”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高速公路建成后,將結束渦陽縣部分鄉鎮無高速直達的歷史,串聯起G36寧洛高速與亳州主城區,進一步織密皖北高速路網。
同樣,合(肥)周(口)高速潁臨段(商丘至固始高速潁臨段)、徐淮阜高速亳州段高速公路項目也已進入通車倒計時,計劃于2025年底前全部建成通車。
合周高速潁臨段是連接阜陽市潁上縣南照鎮與臨泉縣城關街道的重要干線,全長約119公里,總投資約147億元。該項目建成后,將成功打通河南省周口、鄭州地區間的高速公路新通道,有效連接合肥都市圈、皖北城市群、中原經濟區等,縮短合肥與阜南兩地通行時間約1小時,成為皖北與中原城市群聯動的新動脈。
皖北緊鄰蘇魯豫三省,是連接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的重要地帶,也是安徽區域發展格局中的重要板塊。近些年,皖北地區依托自身優勢,聚焦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綠色食品等產業集群,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高速公路的持續加密,將進一步提升皖北地區的農產品物流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同時,也有利于皖北地區擴大招商引資‘朋友圈’,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并進一步激活文化和旅游產業,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安徽交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高速公路建設是把皖北地區打造成為安徽乃至中部地區新的發展增長極的重要基礎支撐。
截至2024年底,皖北地區高速公路通車2182公里,路網密度為4.14公里/百平方公里。
由于今年以來皖北多條高速公路建設持續加快進度,并計劃年內建成通車,預計到今年底,皖北地區高速公路路網密度能夠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與浙江江蘇互聯互通
“幾年前,我們自駕來黃山游玩,光路上就要花費很長時間,還是比較折騰的,現在好了,高速公路的打通將浙江、安徽的景區連接到一起,我們旅游也方便很多。”日前,來自浙江省的游客周女士說。
周女士口中所說的高速公路是串接安徽黃山與浙江千島湖兩大著名風景區的G4012溧陽至寧德高速公路黃山至千島湖安徽段。該項目正式通車后,黃山至千島湖行程由原來的三個小時縮短至一個半小時,促進了黃山至千島湖黃金旅游熱線的開發開放,對加快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交旅融合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進程有重要推進作用。
溧陽至寧德高速公路黃山至千島湖安徽段不是個例。2024年以來,G36寧洛高速來安至蚌埠段改擴建、G50滬渝高速廣德至宣城段改擴建全面建成通車,連通長三角省際主通道基本實現八車道以上通行,對接長三角地區高速公路出口達20個。
截至目前,涉及安徽的黃山至千島湖等5條高速公路全面貫通,安徽與長三角其他省份的省際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面消除,這不僅打通了長三角地區的交通“主動脈”,也加速了毗鄰區域間的“微循環”,是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交通答卷。
截至2024年底,安徽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6153公里,實現高速公路“縣城通”。預計到2025年底,高速公路總里程將超過6800公里,G36寧洛高速來安至蚌埠段、G40滬陜高速合肥至大顧店段、G5011蕪宣高速、G50滬渝高速宣廣段、G4211寧蕪高速皖蘇界至蕪湖樞紐段等擴容改造建成通車,主通道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接下來,我們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加快推進路網互聯互通,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安徽省交通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胡旭 張彩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