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大學“強化學習智能控制技術成果”三項賦權專利在安徽省知識產權交易所成功掛牌轉讓,作價入股金額500萬元至合肥中科深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現知識產權交易助力高校專利落地生“金”。
從知識產權到股權,是科技成果轉化中最具實質意義的關鍵性突破。這樣的一步大跨越,為什么能在安徽大學和中科深谷之間順利實現?
省級“唯一”
中科深谷成立于2017年,總部位于合肥高新區,是一家專注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智能裝備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領域起步較早。此次高校科研成果的作價入股,無疑增強了企業在關鍵技術上的研發創新能力。
從這宗最新知識產權變股權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知識產權第三方專業化綜合交易服務機構和交易平臺的構建,對于創新鏈與產業鏈對接融合的重要促進作用以及基于現實需求的迫切性。
安徽省知識產權交易所是經安徽省政府批準,由安徽國控集團所屬省產權交易中心發起設立的安徽唯一省級綜合性知識產權交易服務平臺。自2024年9月正式揭牌以來,始終圍繞知識產權業務,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延伸服務觸角。截至2025年6月末,安徽省知識產權交易所累計實現進場交易成果76項,進場交易規模7569萬元,達成交易規模7517萬元。
今年4月,安徽省知識產權交易所綜合服務平臺上線,并正式受托運營管理安徽省高校科研機構可轉化專利數據庫。專利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旨在破解高校科研成果“沉睡”難題,為實體經濟注入創新動能。此次成功掛牌轉讓的安徽大學“強化學習智能控制技術成果”三項賦權專利,即為受托管理的可轉化專利之一。
全鏈條服務
高校科技成果的交易和轉化,知易行難。在現實中還存在不少運用政策的靈活性、流程程序上的合規性等操作層面的難點需要突破。這對知識產權交易服務機構的專業化服務能力是很大的挑戰。
據介紹,為滿足安徽大學職務科技成果的轉化需求,安徽省知識產權交易所選派專人駐點,協助高校開展高價值專利盤點,會同高校對接科研人員,響應發明人成果轉化需求,積極開展成果宣傳、推介,提供定價及轉化方式指導等專項服務。
此外,安徽省知識產權交易所將進場交易流程與安徽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審批流程相結合,在不增加轉化程序的情況下提供從成果掛牌到最終成交的一站式全鏈條專業服務,助力高校的知識產權高效、合規轉移轉化。
“此次專利能夠成功掛牌轉讓,一方面是因為專利本身具有知識產權交易價值,省知交所提供了從成果掛牌到最終成交的一站式全鏈條專業服務,實現高效合規轉化;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形機器人是當前風投熱點,合肥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已形成‘核心技術攻關—關鍵部件研發—整機集成應用’的完整鏈條,為技術落地提供了成熟的產業支撐和市場空間。”安徽省知識產權交易所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蘇艷麗說。
全國第四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2024年,安徽在知識產權創造質量、轉化效率、創新活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果。其中,2024年全省獲授權專利148388件,共申請商標228967件,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94件,發放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104張。同時,共辦理知識產權質押登記項目5295筆,質押金額629.37億元,居全國第四位。
知識產權的價值“變現”,是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關鍵路徑之一。
安徽國控集團表示,將以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及省知交所為依托,充分發揮產權和要素交易服務功能,繼續聚焦服務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創新主體,為更多高質量知識產權項目搭建高效、規范、可信賴的市場化橋梁,推動優質要素向科技創新領域加速匯聚。
省知識產權交易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進一步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導向,深度參與高校院所存量專利“盤活”工作,拓展數據知識產權登記業務,對接初創期投資機構和培養高水平技術經理人隊伍,持續加強與滬蘇浙交易機構交流合作,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產權市場一體化建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利用,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重要支撐。
安徽“知交所”,正成為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科研機構、科研團隊的“知心人”。(記者 張彩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