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胡文峰 通訊員郝騰飛)近年來,我市積極響應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以“不離鄉土、不離鄉鄰、不離鄉音、不離鄉愁”為目標,通過盤活資源、完善服務、激發社區互助活力等舉措,全力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農村幸福院137家,服務覆蓋4800余名農村老年人,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養老新路徑。
我市將農村幸福院建設納入鄉村振興考核和“千萬工程”,結合農村宅基地改革,統籌利用村集體老舊用房、校舍等閑置設施,鼓勵村民無償或低償提供閑置房屋,按照“六有”標準(有固定場所、有服務設備、有服務內容、有服務隊伍、有管理制度、有資金保障)進行改造。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老年人生活習慣與需求,開展適老化改造,并配套共享菜園、共享廚房等設施。部分幸福院還創新推出“集中居住、分戶生活、統一服務、共享養老”服務模式,既保障老年人獨立生活空間,又便于集中提供照護服務。“一個人過日子總擔心突發情況,現在住進幸福院,有鄰居照應,還有醫生定期體檢,日子舒心多了。”鳳陽小崗幸福院居民王大爺感慨道。
為確保農村幸福院長效運營,我市出臺《農村幸福院運營管理制度》,明確安全管理、服務質量、資金使用等規范。通過“政府補一點、村集體出一點、社會捐一點、老人家庭分擔一點”的多元資金保障機制,破解運營難題。在運營模式上,靈活采取村“兩委”直接管理或引入專業養老公司托管,確保服務專業化、可持續化。
服務內容方面,當地通過問卷調查精準對接需求,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等“六助”服務。同時,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幸福院簽約合作,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定期提供慢性病管理、中醫保健、健康咨詢等服務。
我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整合老年協會、網格員、家庭醫生、志愿者等資源,培育互助養老服務組織。通過“結對互助”制度,鼓勵身體健康的老人與高齡、獨居老人結成幫扶對子,協助解決日常難題、及時上報突發狀況。此外,將敬老愛老納入鄉風文明評議,依托幸福院設立“積分超市”,村民通過參加為老服務積累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從而營造“人人敬老、人人助老”的氛圍。
我市農村幸福院的建設,不僅補齊了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更通過盤活資源、激發社區活力,為鄉村養老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據悉,我市將繼續擴大幸福院覆蓋面,深化醫養結合服務,探索智慧養老平臺建設,讓更多農村老人實現“家門口幸福養老”。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