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來,他堅守在森林資源管理、造林、護林的第一線,以常人難以忍受的寂寞和艱辛,奮力書寫著奉獻山林的莊嚴承諾。滁州市紅琊山國有林場副場長張春祥,利用掌握的專業知識,積極投身林業科技推廣轉化事業,助力林業振興、鄉村振興,讓青山更綠、林民更富。
不上課堂的優秀學生
早年,張春祥的父親在部隊時就學習果樹栽培和管理等林業知識,轉業后到基層林業站從事林業工作,默默奉獻一直到退休。半生與林為伴,他將“綠色信念”全部傾注到張春祥的成長中。后來,張春祥選擇了林校,接過父親“愛綠護綠播綠”的火炬,從此與林業結下不解之緣。
2003年從林業學校森林資源管理專業畢業后,張春祥到紅琊山林場任技術員,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植樹護林第一線。為了林場發展和森林資源保護,張春祥深居山林,與林場工人工作生活在一起,鍛煉成能吃苦、有技術的基層林業專業人員。
多次參加國家一類和二類森林資源調查,參與10余個國家級、省級林業科技推廣和林業建設項目,長期協助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等多家林業科研機構的林業科學研究工作,被林業專家們親切地稱為“不上課堂的優秀學生”。
情注林業,踏遍青山,守護數十萬畝綠色家園,引導林農打造一個個“綠色銀行”。一件件平凡的事跡,彰顯出張春祥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
扎根山林的“綠色工匠”
如今的紅琊山林場,人與自然和諧,成為南譙區綠色發展的典范。
特別在張春祥的辛勤付出下,紅琊山林場與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林科院等國內一流林業科研團隊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5個,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編制麻櫟育苗造林和炭用林培育國家行業技術規程2項。2017年,獲批滁州市首批博士后工作站。
結合當地優質資源,張春祥專注從事麻櫟林業產業研究。參與制定國家林業行業標準“麻櫟育苗和造林技術規程”,在多所科研院所指導下建立安徽省麻櫟、栓皮櫟良種基地。該基地被批準為國家級麻櫟、栓皮櫟良種基地,為良種化建設填補了空白。
張春祥參與的“麻櫟能源林高效培育關鍵技術研究及綜合利用”研究獲省科學技術三等獎,參與選育“滁州紅琊山麻櫟種子園優良種子”“麻櫟皖材2-6號”“麻櫟皖果1-4號栓皮櫟皖栓1號”等10多個品種,通過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張春祥把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生態文明建設事業。他多次獲評優秀共產黨員,被授予省林業工作“先進個人”“全省國有林場綠色工匠”和“滁州好人”等稱號。他堅信年輕就應該勇創佳績,就應該為了保護好這片綠色山林無怨無悔地燃燒激情、奉獻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