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奮發有為往前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會上,省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介紹了今年安徽許多新動作、新打算: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推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轉化科技成果110項以上,匯聚更多“壓箱底”的戰略科技力量;制定促進居民增收政策實施方案,完善兒童、高校學生醫療保障;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和省級消費券政策,盡快制定出臺分領域以舊換新實施細則;拓展特許經營實施范圍,進一步拓寬民間資本投資渠道;把加快推動皖北全面振興擺上更加突出位置,持續發力建設皖北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等重點產業集群,以強壯產業筋骨托舉皖北未來。
匯聚更多“壓箱底”戰略科技力量
新時代新征程上,安徽省要加快打造“三地一區”,最大的變量就是創新,最關鍵的著力點就是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安徽省今年將怎么干?
圍繞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 軍透露,今年,將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探索新型舉國體制安徽范式,在能源、信息、環境、健康等領域實施產業鏈協同攻關,全力解決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推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轉化科技成果110項以上,打造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匯聚更多“壓箱底”的戰略科技力量。
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安徽省一直保持著產業創新的優勢。2024年,安徽汽車產量357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168.4萬輛,均居全國第2位,整車出口躍居全國首位;晶圓代工能力居全國前3位,顯示面板產能居全國第2位;智能算力規模超過1.6萬P,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居全國第6位。
競逐未來產業賽道,安徽省今年將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和專業化工作推進機制,推動首批省級先導區落地一批孵化平臺、產業項目,啟動籌建第二批先導區,爭創國家級先導區。在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未來產業“新星企業”,建設一批未來場景實驗室、試驗區,將合肥濱湖科學城打造成前沿科技轉化首發應用區,力爭全省未來產業規模突破1600億元。
今年,安徽省將在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力爭2025年汽車全產業鏈營業收入突破1.75萬億元,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邁上萬億元臺階。
促消費擴投資的大事要事
擴內需包含了消費與投資。安徽省提出,將提振消費作為“重中之重”,擴大有效投資作為“關鍵之舉”。
2025年,國內電影春節檔十分火熱,尤其是《哪吒2》票房突破百億元大關,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強大的消費潛力。
如何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據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章新洲介紹,今年,將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和省級消費券政策,盡快制定出臺分領域以舊換新實施細則;穩步擴大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費,加快發展新型消費,積極培育服務消費,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打造皖美消費新場景100個。
在促進就業增收方面,今年將制定促進居民增收政策實施方案,完善兒童、高校學生醫療保障,擴展以工代賑支持范圍,爭取帶動15萬農村居民在家門口就業、發放勞務報酬20億元以上。
圍繞投資攻堅,今年,安徽省將堅持以項目為王,開展“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攻堅年”行動,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000個以上;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用好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政策;構建“雙招雙引”新模式,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力爭新簽約落地一批“金娃娃”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將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向民間資本推介優質項目200個以上。
據透露,今年將拓展特許經營實施范圍。在高速公路、鐵路專用線等已成功落地的項目類型外,探索在市域(郊)鐵路、通用機場、物流樞紐等基礎設施項目上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進一步拓寬民間資本投資渠道,推動新機制在安徽更好落實。
皖北四大產業集群持續發力
發布會上,在談到區域協調發展時,透露一個關鍵信息:“把加快推動皖北全面振興擺上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提升皖北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水平,推動省內各區域板塊聯動發展。”
如何促進皖北全面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
去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推進建設皖北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等重點產業集群的部署要求,采取兵團式陣地戰超常規打法,省市聯動機制有效運行,政策支持體系不斷完善,多元對接平臺持續賦能,全年招引落地項目3317個,總投資10047.5億元。
今年皖北的四大產業集群將持續發力。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鐘嵐表示,在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方面,將圍繞專用車集聚發展、零部件轉型升級、后市場提質增效,優化產業布局,激活內生動力;支持阜陽、亳州等市率先打造專用車生產基地,提升皖北專用車生產規模;開展“走進主機廠”“走進滬蘇浙”等活動,推動皖北零部件企業成長為“鏈主”“群主”企業,加強企業垂直整合;推進汽車售后、充換電服務、二手車交易、電池回收利用等后市場產業發展。加快阜陽弗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力爭產業規模達1800億元。
在新能源產業方面,將完善央企對接機制,精準推介皖北新能源產業重點項目,支持皖能、海螺等省屬企業加強產業布局;推動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主題母基金在皖北設立子基金。在新材料產業方面,將借助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等平臺,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突破一批重點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技術創新成果。
在綠色食品產業方面,將聚焦品質糧食、優質蛋白、綠色果蔬、徽派預制菜、功能食品五大集群持續發力,培育皖北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力爭2025年新認證綠色、有機、名特優新農產品500個以上。深入開拓多元化國內國際市場,舉辦皖北優質農產品滬蘇浙展銷對接等活動,赴法國、荷蘭等地開展招商推介,推動皖北農業企業“兵團”出皖、“抱團”發展。
“省皖北辦將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調度統籌作用,堅持省市協同、全域聯動、專班賦能。同時,強化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力推動龍頭企業在皖北布局一批重點項目。”鐘嵐表示。(記者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