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來,滁州市委、市政府連續4年將‘雙招雙引’定為全市‘新春第一會’主題,力度不減、熱度不降、態度不變,充分展現出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起步就沖刺、開局就決戰’的信心決心,點燃了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爭先創優的激情和活力。”日前,來安縣委書記楊軍在接受專訪時豪情萬丈、字字千鈞、信心百倍、干勁十足。
他說,要堅持“干”字當頭,用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用“雙招雙引”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大和強”、緊盯“高和新”、統籌“內和外”、集聚“才和智”、找準“橋和船”,唱響主旋律、吹響沖鋒號,力爭在全市加快打造安徽高質量發展重要一極中展現來安作為、彰顯來安擔當。
一是堅持“項目為王”,不斷厚植“進”的底氣。突出重點抓招引,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央”字頭、“國”字號企業,聚焦“8+3”新興產業鏈和縣域主導產業,深入開展以商招商、以鏈招商、基金招商,力爭全年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不少于60個、1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5個。聚焦轉化抓推進,深化縣領導全過程項目包保機制,著力解決項目用地、用能、資金等難題,推動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力爭全年億元以上項目新開工不少于50個、新投產不少于30個,確保省市重點項目和集中開工項目超序時推進。緊跟導向抓謀劃,統籌做好關鍵領域重大項目謀劃和“十五五”規劃項目前期儲備,全力爭取各類政策支持。
二是堅持“人才為要”,不斷匯聚“新”的優勢。做好“引”的文章,認真落實“人才興皖”工程和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持續辦好“招才引智高校行”“星耀來安·人才科技節”系列活動,
力爭全年引育高層次、高技能等各類人才不少于120名,高層次人才團隊不少于5個。謀實“育”的舉措,充分發揮“工匠講習班”作用,完善優秀人才和團隊選拔機制,力爭全年入選市級以上人才工程不少于8個。深化“科技副總”工作機制,探索建立人才發展基金,鼓勵高校和企業人才“雙向兼職”,切實讓廣大人才發展有空間、創業有舞臺。創優“留”的環境,用好用活來安人才政策“18條”,落實人才服務、政策兌現“四即四享”,深化縣領導聯系服務專家制度,高標準辦好人才家屬就業、子女教育、衣食住行等“人生大事”和“關鍵小事”,全方位提升在來人才獲得感和歸屬感。
三是堅持“平臺為基”,不斷提升“引”的能級。建強承載平臺,持續開展閑置低效用地清理處置專項行動,深化“畝均論英雄”“標準地”改革,進一步提升園區要素保障能力和項目承載能力。持續推進頂山-汊河功能區建設一期樹標桿、二期出形象、三期有進展,用好“管委會+公司+基金”運作模式,力爭獲批頂山-汊河省級開發區。賦能創新平臺,充分發揮“雙創匯”等平臺效應,全力推進金禾省重點實驗室、捷泰省產業創新研究院建設,支持聯東U谷、世企匯谷創建省級孵化器,加快打造一批具有來安特色的高水平創新平臺,力爭全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不少于60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少于35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超10億元。創優服務平臺,以“數字來安”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優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機制,持續擴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覆蓋范圍,全力打造“益企賦能”增值服務品牌。常態化開展“遍訪企業、助企紓困”活動,確保企業訴求首問負責、清單管理、閉環落實,持續創優“來·安心”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