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10月18日8版)
金秋十月,中國農村改革主要發源地鳳陽縣小崗村稻菽飄香、產業興旺,收獲的喜悅洋溢在村民的臉上。
10月15日,天剛蒙蒙亮,小崗村種糧大戶周地帥就駕駛收割機下田,開啟忙碌的一天。“目前我家600多畝水稻收割過半,馬上就要準備種小麥、油菜了。”周地帥告訴記者,如今種田從育秧到播種、植保、田管、收割、烘干已實現全程機械化,下一步打算建一個糧食加工廠,自產自銷、訂單收購,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發展。
近年來,小崗村立足農業底色、土地根本,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全面完成2.132萬畝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1.36萬畝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在此基礎上,小崗村高標準農田改造已實現全覆蓋,同時實施“引淮潤崗”等水利工程,一舉解決了困擾小崗千百年的用水難題。目前,小崗村土地流轉率超過七成,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多個,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已接近100%。在北大荒、安徽農墾等農業企業的示范引領下,小崗正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型升級。
在小崗產業園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水稻經過浸泡、蒸煮、干燥、冷卻緩蘇等程序后,再脫殼碾制,成為升糖指數低、膳食纖維含量高的“蒸谷米”。“經過我們加工后的稻米產品,相較普通稻米提升了附加值,企業26名員工全是本地村民,去年實現銷售額1.5億元。”蒸谷米公司副總經理原繼東對記者說,為提升科技含量,村企與江南大學院士團隊合作共建了小崗健康食品研究院,做強小崗綠色健康食品品牌。
除了蒸谷米,小崗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小面包、米餅等小零食,正源源不斷發往全國各地,凱盛浩豐(小崗)智慧農業產業園無土栽培的櫻桃番茄也通過盒馬、京東等銷售平臺,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金果果”。
在友誼大道旁的“金昌食府”小院里,“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正在給游客講改革故事、小崗精神。廚房里,他的兒子、兒媳忙著做菜招待客人。嚴金昌告訴記者,隨著小崗村旅游業越來越興旺,飯店這幾年不斷擴建,生意也越來越紅火,從最初的4張桌子到如今最多可容納23桌,年毛利潤達30萬元。
“小崗村將繼續高舉改革的旗幟,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加快推進城鄉融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種好改革示范田,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小崗樣板。”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對記者說,2023年,小崗村實現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420萬元,村民人均獲得分紅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