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經濟報》(2024年10月17日A02版)
今年以來,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認真貫徹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開展“四個突破年”行動為抓手,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于困境中尋出路、在逆境中拼發展,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黨的建設鞏固加強
堅定政治立場。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41名縣處級領導示范帶頭學,82家單位、831個黨支部、2.3萬名黨員聯動覆蓋學,教育引導全縣黨員干部始終做到忠誠干凈擔當,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精心組織“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等系列主題活動,宣傳陣地不斷鞏固。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持續深化風險隱患排查、突出問題整治、陣地管理提升“三大行動”,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總體向好。夯實基層基礎。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六亮”行動,公立醫院“六亮”行動經驗做法獲省市肯定。強力推進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整頓,累計評選星級黨支部316個、占比近80%。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在全省業務培訓會上做經驗推介。建強干部隊伍。樹牢“重品行、重業績、重適配”選人用人導向,深入實施年輕干部“3221”培養選拔計劃,提拔重用一線干部34名,擇優評選“干部之星”27名,選優配強涉機構改革干部21名,為1名受到不實舉報的干部澄清正名,6名處分期滿表現優秀干部得到重新使用,選人用人滿意度連續4年全市第一。強化正風肅紀。緊盯鄉村振興、教育、醫療等8個重點領域,集中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先后處置問題線索182件,處理83人。持續糾“四風”樹新風,通報曝光作風問題典型案例12起14人。持之以恒為基層減負,開展規范清理村級組織掛牌行動,144個村(社區)實現“清牌瘦身”。持續抓好安徽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高質量完成縣委第六輪巡察,縣委巡察工作獲安徽省委肯定,全縣政治生態進一步優化。
實體經濟支撐有力
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持續抓好重點企業梯度培育,全縣規上企業總數達到339家,1—8月份30家企業產值超億元。深入實施“百項技改、百企轉型”三年行動,技改項目完成投資25.9億元,同比增長48%。省級智能工廠實現零的突破,綠色工廠增至4家,數字化車間增至10家。聚力推動細分領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重點“小巨人”1家,軌道交通產業通過長三角質量提升示范試點驗收,金禾實業榮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稱號,全市歷史唯一。現代農業穩產調優。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總數達118家。上半年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72億元,農林牧漁總產值20.2億元,增幅全市前三。全面完成2023年度8.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2024年度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過半,夏糧生產實現“二十一連豐”,成功獲評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累計認證“三品一標”企業151家、產品368個,“來享臻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做強打響。新興業態繁榮發展。全力支持電商經濟、直播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3人獲評省級農村電商帶頭人,25家電商企業網銷突破千萬元。成功創建“皖美銀牌民宿”2家,楊郢櫻花節、三城龍蝦節相繼“出圈”,累計引流近50萬人次,帶動鄉村休閑旅游營收3.7億元,同比增幅超12%。
有效投資不斷擴大
招商引資再提質。圍繞“6653”年度目標,聚焦“新三樣”,突出延鏈、補鏈、強鏈,1—8月份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4個、3億元以上項目13個,均居全市前列,全市八大主導產業項目占比達89.2%。總投資2億美元的食品包裝制造基地、21億元的合成氨、12.8億元的異丁烷脫氫、10億元的花潔爾紙制品等一批項目成功簽約。項目建設再提速。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新開工33個、新投產31個,均居全市前列。新簽約項目當年轉化率59.1%,全市第一。納入省重點項目11個,全部達到序時進度;納入省集中開工項目9個,開工率達100%。服務保障再提優。深入實施營商環境“雙對標”提升行動,13000余項服務實現全程網辦,事項即辦率、服務好評率分別達99.7%、99.8%。不間斷開展“優環境、增動能”企業走訪、“優環境、促發展”現場辦公,協調處置各類問題304件,解決企業用工近萬人,“免申即享”平臺兌付獎補近億元,排名全市前列。
改革創新活力迸發
深化改革塑亮點。積極探索肉牛目標價格指數保險試點,相關工作獲安徽省委主要負責同志批示肯定。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兩項試點,農村宅改工作在全省會議上作經驗交流。成功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金禾實業獲評省專利金獎,全市唯一。全社會有效發明專利量、高價值發明專利量、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均居全市前列。跨界融合出成效。全面推進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堅持梯次配套、優勢互補,深度嵌入長三角產業鏈,生命健康產業園承接億元以上轉移項目4個,總投資15.4億元;啟動區累計招引長三角地區億元以上項目13個,協議總投資超百億元。與南京市共推都市圈文旅合作,與徐匯區開展文化交流。掛牌成立上海張江醫學研究院來安家寧醫學中心,長三角優質資源加速實現互聯共享。創新發展增動能。加大創新主體培育,截至目前,規上工業企業投入研發經費6.6億元,企業技術合同總成交額68億元,居全市前列。“兩清零”年度目標全面實現,獲市級推薦申報高新技術企業42家,金禾實業獲批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全市唯一。加大創新人才引進,修訂形成人才政策2.0版,增設海外引才、以才引才等特色條款10項,成功引進國家級領軍人才6名、博士等高層次人才90名,柔性引進院士1名。
城鄉環境持續改善
城市更具質感。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全面收尾,縣婦幼保健院投入使用,“15分鐘閱讀圈”全面建成,11處靜享閱讀空間連點成線,城市便民要素不斷聚集,功能品質更加完善。數字城管平臺高效運行,“六亂”整治聯合行動成效突顯。老舊小區改造、便民停車場建設加快推進,小區物業“紅黑榜”制度廣受好評,成功創建第六屆安徽省文明城市。鄉村更加和美。穩步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和美鄉村續建任務全面完成,新建任務進度過半,“一村一景”、徽風皖韻成為鎮村建設新標識。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五清一改”,新建美麗村莊42個,完成改廁2800戶,鎮村凈美、組戶整潔成為新常態。環保更有力度。持續開展“三查一治”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中央以及省、市交辦的突出環境問題銷號率超90%。秸稈禁燒實現“零火點”,優良天數比例達81.6%,位居全市第一。3個飲用水源地平均水質均達Ⅲ類標準,來河水口、清流河口、沛河河口等國控斷面累計水質達標。
民生福祉全面增進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充分就業工作獲省級表彰激勵,2個社區獲評省級“三公里”充分就業示范社區,上丞青年創業園獲批省級青年創業園,全市唯一。建立健全三級養老服務體系,成功入選全省第二批農村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創新“物質+服務”多元救助模式,困難人員實現應助盡助。全面開展殯葬領域“四大行動”,“兩時兩先”工作法獲民政部和省市肯定。公共服務提質增效。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所幼兒園“五大提升”項目加快實施,42所義務教育學校實現課后服務“兩個全覆蓋”。滁州市信息工程學校獲評安徽省優秀中等職業學校;滁州市特殊教育中專學校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全市唯一。加快建設健康來安,深入推進“就醫一件事”,群眾看病服務“一站式辦理”實現縣級醫院全覆蓋,縣醫院入圍“全國建設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案例。洪山戲、白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知名度不斷提升,各類文體活動常態化開展,全民健身氛圍更加濃厚,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充實。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力推進平安來安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群眾安全感和對政法隊伍滿意度不斷提升。持續辦好“民聲呼應”,省市交辦問題辦結率100%,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深入開展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城市燃氣、危化品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行動,統籌做好防溺水、防汛抗旱、食品藥品安全等各項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一個時代的氣質與風貌,必須由實干來定義;一個地方的繁榮與發展,必須靠拼搏來實現。“我們要對標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門心思謀發展、一以貫之抓落實,以必勝的信心決心,大干一百天、奮戰保全年,堅決打好翻身進位攻堅戰,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美好來安建設新篇章!”在來安縣委十五屆七次全會上,縣委書記楊軍滿懷信心地表示。聶 飛
本版圖文供稿:中共來安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