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2024年9月26日A14版)
本報訊(記者 周飛 陳燕飛) 9月18日—19日,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三次全體會議在滁州市召開。會議以“打造跨域合作新典范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全面總結一年來城市合作成效,深入分析新形勢下長三角地區城市合作的新使命、新任務,審議通過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年度工作報告》和《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三次全體會議紀要》等有關文件。
一年來,城市經濟協調會立足城市合作發展需求,努力提升城市合作質效,長三角城市群集聚效應、發展能級和內生動力顯著增強,有力支撐了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城市間合作交流平臺不斷拓展,都市圈聯動融合發展日益加強,重點領域合作縱深推進,省際毗鄰區一體化加速建設。
都市圈聯動融合發展,上海大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已形成階段性成果;南京都市圈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圖譜”功能,加快形成“生產在周邊、研發在南京”的產業創新協同模式;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并印發實施方案,明確了9個領域一體化發展建設任務。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首條長三角列車“環線”開行,宿連高速一期、杭紹甬高速杭紹段建成通車,全國首條跨省城際鐵路寧滁城際滁州段、滬寧沿江高鐵句容段開通運營,寧合高速、滬蘇湖鐵路、揚州泰州國際機場二期等項目加速推進。
公共服務便利共享,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覆蓋長三角41個城市2.5萬余家醫療機構,滬杭兩地開通長三角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江寧與博望實現跨省供水、供電。
省際毗鄰區一體化加速建設。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成立寧滁新型功能區管委會,建立“領導小組+管委會+開發主體”管理運作機制。寧錫常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持續推進,全國首創“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彈性年期入市辦法”。
此次會議上,國網綠鏈長三角區域(電纜品類)新質生產、融通發展合作項目,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綠色科技貸”發行工作合作項目,長三角水環境科技應用領域協同發展聯盟合作項目,蘇皖環高郵湖綠色一體化融合發展區建設合作項目,長三角良渚文化遺址聯盟合作項目,長三角融媒創新協作平臺項目等6個重點合作項目進行了簽約。
會上,新華社新華指數公司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數的研究解讀顯示,2023年指數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達到197.62點,2018年以來指數年均復合增長率3.1%,長三角正不斷向世界級城市群邁進;科技創新更加活躍,頭部城市基礎科研創新投入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的城市增加至10個,區域發明專利授權數較2018年翻了一番;產業協同更加緊密,“燈塔工廠”數量占全國37%區域,內部供應鏈關聯占比達58.3%,區域內互投企業數量再創新高,產業鏈短鏈組織、近域組織規律日益明顯;基礎設施更加聯通,區域各城市公路和鐵路平均通達時間分別下降9分鐘和3分鐘;民生服務與生態共保成效突出,分指數2018年以來年均增速分別達到4.2%與3.9%。
會議確定,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四次全體會議于2025年在江蘇省宿遷市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