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14歲的楊靜雅告別了淮北老家的爺爺奶奶,來到滁州市,與在這里打工的爸爸、媽媽會合,并成為滁州市田家炳學校七年級六班的一名學生。
8月24日,是軍訓的第一天。在媽媽的陪伴下,小姑娘第一次來到新學校。
偌大的校園,優美的環境,校長、老師總是笑盈盈的。盡管有些緊張,但眼前的新奇和友好,讓她漸漸地放松了下來。
反倒是孩子的媽媽,開始擔心起來。
“孩子還小,又剛來滁州,你們可要多關照啊!”楊靜雅的媽媽再三叮囑。
“孩子交給我們,你回去安心上班吧。”見家長不放心孩子,校長張存凡微微一笑,“做教育,我們是認真的。你就放一百個心吧”。
8月27日晚上,軍訓的第4天,允許家長看孩子。
楊靜雅的媽媽早早地來到了學校。原以為,女兒見到她的第一反應會哭,但孩子不僅沒有哭,反而主動分享起軍訓的感受。看到孩子的成長,媽媽欣慰地笑了。
幾年前,胡正花和丈夫從來安縣半塔鎮老家來滁州打工,如今已在這里買了房。新學期,她的孩子王家政成了滁州市田家炳學校七年級一班的學生。
說起孩子軍訓,胡正花感動得眼圈泛紅。
“雖然是男孩子,但他之前從來沒有單獨在外過夜。軍訓的第一天晚上,他在集體宿舍睡不習慣,班主任高峰老師就把自己的床騰出來給他睡,并在一旁陪伴。”胡正花說,軍訓這幾天特別熱,高老師心疼孩子,還自掏腰包買冷飲發給全班孩子吃,“這樣愛孩子的老師,我們怎能不放心?”
記者了解到,滁州經開區有8000家企業、15萬名職工,其中大部分職工來自外地。現實問題是,這些職工在滁州打工,但心里卻念著在老家上學的孩子。如何解決職工子女的上學問題,讓他們安心工作?2020年,滁州經開區建成滁州市首家公辦寄宿制學校——滁州市田家炳學校。
學校建好了,怎樣辦好才是關鍵。
面對園區企業職工平時上班忙、家庭教育嚴重缺失,以及學校生源整體質量不高、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兩大難題,校長張存凡在全校教職工工作大會上明確:學生來到學校就是我們的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在實際教學中,各班老師為每位學生制定學習規劃和發展目標。針對基礎差的學生,學校抽調專門的老師,給他們精準輔導,幫助他們補缺補差。
漸漸地,學校的名聲在園區企業職工中傳開。從2020年首批招收幾百名學生,到如今的3000多名學生,越來越多的園區企業職工選擇滁州市田家炳學校。為了孩子在這里上學,不少職工還專門在學校附近買了房,準備扎根滁州。
這只是我市教育賦能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記者從市教體局獲悉,近年來,我市全面保障企業職工子女、隨遷子女、企業高管子女入學,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據統計,2024年滁城城區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已為近2000名企業職工提供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