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楊海燕)今年,我市持續用力守牢防返貧底線,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主攻方向,聚焦重點人群和重點鎮、村,加強動態監測,強化產業、就業等各項幫扶措施落實,扎實做好同鄉村全面振興有力有效銜接,確保全市脫貧人口、監測對象不發生一例返貧,高質量推動全市脫貧群眾持續增收致富。
不斷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合理確定2024年監測范圍,進一步優化網格化監測和部門篩查預警機制,加強基層走訪排查和部門數據比對,對符合條件的農戶及時納入監測對象開展幫扶,全面實施分類幫扶和精準施策,改進幫扶方式,提高幫扶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存在因災返貧風險的農戶,符合政策規定的可先行落實幫扶措施。研究推動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
扎實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效。持續健全完善控輟保學責任機制、基本醫療待遇保障和醫療救助托底保障政策、農村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農村供水問題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確保“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及時發現、快速處置、動態清零。加強農村高額醫療費用負擔患者監測預警,按規定及時落實醫療保障和救助政策。
加快推動防止返貧監測與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互聯互通,推進跨部門信息整合共享。
持續加強項目謀劃建設。中央、省級財政銜接資金優先安排“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高端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發展、江淮分水嶺風景道等產業項目,進一步提高財政銜接資金支持產業發展的集聚度。強化聯農帶農促增收,按照“兩個掛鉤”要求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激發監測對象、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加強幫扶項目資產管理,符合條件的納入農村集體資產統一管理。
深入推進產業和就業幫扶。按照鞏固一批、升級一批、盤活一批、調整一批的要求,分類推進脫貧地區幫扶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央及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不低于65%,聚力推動產業延鏈補鏈,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化運用長三角綠色食品加工業(小崗)大會成果,加大涉農“雙招雙引”力度,促進脫貧地區、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持續穩定增收。推進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統籌用好就業幫扶車間、公益崗位等渠道,確保脫貧勞動人口、監測對象就業規模穩定在7萬人以上。
持續發揮“五大幫扶”體制機制帶動作用。深化示范幫扶,健全完善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接續開展新一輪市級領導“1112”定點聯系幫扶工作,推動解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的困難問題。強化駐村幫扶,督促駐村干部積極履行駐村崗位職責,幫助所在村選定產業發展方向,抓好重點項目實施,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實化定點幫扶,壓實幫扶責任,加大產業就業幫扶力度,積極購買或幫銷幫扶村的農副產品,推動鄉村雙基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優化縣域結對幫扶,繼續加強對被幫扶縣的資金支持力度,合力推進“雙招雙引”,幫引企業到被幫扶縣投資興業;搭建就業平臺,推送企業用工信息,吸引被幫扶縣群眾到本地企業就業。拓展社會幫扶,引導群團組織、工商企業等多元主體參與幫扶;實施“萬企興萬村”“百社進百村”“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行動,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群眾就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