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是世界紅十字日,今年是中國紅十字會成立120周年。去年以來,滁州市紅十字會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最高位置,充分發揮紅十字會作為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助手作用以及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三救”“三獻”等人道救助和服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讓紅十字事業成為人民群眾滿意的最陽光、最溫暖、最博愛的事業。
發揮助手作用
“三救”工作質效提升
全力做好應急救援。積極開展自然災害應對和疫情防控工作,推進市應急管理部門和紅十字會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聯動。強化倉儲能力建設,市紅十字備災倉庫完成等級庫創建,獲評四級紅十字備災倉庫。對本地各紅十字救援隊制度建設、日常訓練、救災救援情況進行監督,抽調隊員赴浙江參加協作區應急救援綜合演練,救援隊伍專業水平不斷提高。
廣泛開展人道救助。全市紅十字系統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活動。落實天使系列項目,為31名貧困白血病患兒申請救助金97萬元,5名貧困先心病患兒申請救助金10.5萬元。通過“紅十字博愛送萬家”活動,籌集發放款物價值56.32萬元,慰問困難群眾5696人次。積極參加“5·8人道公益日”“9·9公益日”等網絡眾籌活動。在去年“5·8人道公益日”活動中,滁州市籌款金額達455萬元,籌款額、籌款人次居全省第一,獲省紅十字會通報表揚。
扎實推進應急救護。加強應急救護培訓“五進”工作,擴大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人群覆蓋面,增強群眾自救互救能力。累計培訓紅十字救護員3164人,普及性培訓4.7萬人次。在我省開展的“尋找最美救護員”活動中,成功推薦1名“最美救護員”。與滁州城市職業學院簽訂協議成立應急救護高校工作站,培訓高校師生超1500人。
強化服務能力
“三獻”工作體系完善
無償獻血工作穩步推進。去年,全市各級紅十字會在“6·14世界獻血者日”等重要節點,廣泛開展無償獻血宣傳動員和表彰激勵工作。積極推動無償獻血進高校,聯合市中心血站在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滁州城市職業學院建立無償獻血定期宣傳采集活動機制。
造血干細胞捐獻服務做細做實。推進造血干細胞捐獻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為捐獻流程中的志愿者做好全程陪同服務。在“骨髓捐獻者日”發布捐獻倡議書,線下組織志愿者開展宣傳活動。2023年新增入庫志愿者191名,完成1300多名造血干細胞志愿者回訪工作,成功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5例。
遺體器官捐獻規范有序。建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推進機制,暢通捐獻渠道。持續加強管理培訓,在全市建立規范化的協調員隊伍。嚴格依法開展遺體、器官捐獻宣傳、登記、見證工作,清明節組織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活動。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宣傳季活動。2023年,全市實現器官捐獻5例、遺體捐獻3例、角膜捐獻8例,遺體器官(角膜)捐獻志愿者新增817人,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
弘揚人道文化
各項建設成果豐碩
持續加強宣傳引導。加強媒體合作,通過《滁州日報》等主流媒體,傳播紅十字聲音,講好紅十字故事。強化新媒體建設,做好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等平臺的內容更新和日常管理,不斷健全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共同維護紅十字會良好形象。
志愿服務特色鮮明。全市建立紅十字志愿服務組織19支。滁州市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建立的志愿服務基地,活躍志愿者超70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5000小時。精心打造的“紅色蒲公英”項目,在省“生命教育·益行計劃”項目推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交流合作深入拓展。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參加中華骨髓庫志愿服務(上海、江蘇、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區域交流會。與蘇州市紅十字會對接配合,共同推動祖籍在滁的百歲退伍老戰士捐款60萬元設立“何嫻軒助學基金”。赴浙江參與2023年中國紅十字東部協作區應急救援綜合演練和提升亞運志愿者應急救護技能的“紅氣球挑戰賽”,取得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