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12月20日7版)
今年以來,明光市依托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深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大支客”變“志愿者”,讓管事者有榮譽感。為全市406名“大支客”建立動態信息庫,將其注冊為“文明明光”志愿者,聘任為移風易俗宣講員,并建立微信群用于交流和反饋移風易俗勸導成效。
“草臺班”變“專業隊”,讓從業者有責任感。加大婚喪禮俗從業人員、婚慶殯儀服務機構、婚喪用品市場整治力度,全面摸排建立檔案臺賬,確保人員持證上崗、團體持證演出、機構持證服務,分行業開展法律法規、安全知識、從業能力教育,提升從業者依法經營、文明經營意識和專業服務水平。
“人情債”變“人情味”,讓辦事者有幸福感。在人口集聚、交通便捷且符合安全要求的區域,利用文化廣場、村莊祠堂等,因地制宜建設“治喪點”“新風堂”等移風易俗陣地。配齊水、電等基礎設施,減免場地費,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引導群眾到固定場所辦事,有效避免了治喪擾民問題和“流動宴席”安全隱患。
“爭面子”變“爭禮遇”,讓有德者有獲得感。深入調研群眾反映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問題,建立移風易俗嘉許辦法,廣泛選樹移風易俗示范戶、移風易俗優秀宣講員等先進典型,從榮譽表彰、政策優待、物質獎勵三個方面,明確了讓群眾拿出來有“面子”、用起來有“里子”的禮遇辦法,讓移風易俗成為一種新風尚。(趙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