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滁州10月30日電(記者周坤)“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剪下來的枝條、枯樁、病葉要及時清理,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病蟲基數。”10月28日,在安徽省明光市魯山村的明光市人才培訓中心,正在進行果園管理知識講解的周方宇,是當地“鄉土人才”的一員。
明光市人才培訓中心。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在培訓會上,她站在講臺前,一邊示范一邊講解,現場10多名果農看得聚精會神。像這樣的培訓已經組織十幾次,周邊鄉村的果農每逢聽到有這樣的培訓都會積極前來。
“近幾年的技術培訓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原來我認為果樹枝子厚,產量就能上去了,后來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剪枝拉枝的學問。現在大家遇到什么問題,都來問我。如果我也不懂,再給老師打電話請教。”擁有100余畝藍莓園的致富帶頭人張慶生,就是培育起來的鄉土人才之一,如今已成為當地百姓信得過的果樹專家。
近年來,明光市魯山村深度發掘本土人才,將致富能手、農民專家、優秀村干部納入師資庫,結合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工作實際,開設專業技能培訓班,實施“鄉土人才培育工程”,在強化基地建設、拓寬培訓渠道、提升培訓效能上下功夫、出實效。
明光市人才培訓中心的插秧實踐課程。明光市文明辦供圖
像周方宇這樣的講師,在明光市共有15名,他們是大棚種植、林果種植、牲畜養殖等領域的專家。明光市創新打造“鄉土人才講師團”,通過成立基層實用人才講師數據庫,面對面、手把手地幫助村民解決農作過程中的疑惑、困難。
此外,依托實訓基地,統籌整合林業、科技、農牧等部門資源,采取上門教學、組織幫帶、基地培訓的培養模式,對鄉土人才進行培訓。同時結合其自身優勢定制個性化培訓,根據實際需要選派優秀人才到先進地區觀摩學習。
如今,明光市持續推進送技到家、送教上門,搭“技能橋”,鋪“致富路”,讓“土專家”“田秀才”們充分發揮作用,成為各行各業的行家里手,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致富產業。目前這些人才為群眾解決各類種養殖難題300余個,為明光市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