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隨著造血干細胞懸液從孫廷安身體里緩緩抽出,一場生命接力賽隨即展開。在醫護人員幫助下,造血干細胞立即被送走,使得另一個生命得以延續。據悉,孫廷安是定遠縣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第4人。
2000年出生的孫廷安,是定遠縣張橋鎮前孫村村民委員會委員,中共黨員。“聽說能救人一命,我想這不是好事嘛,也沒多想別的就答應了。”孫廷安說,2022年初與同事們一同獻血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的宣講讓他第一次接觸造血干細胞捐獻,隨即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冬去春來,希望的種子總是在悄然中發芽。今年5月,孫廷安接到了來自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自己與一名患者配型成功。“接到電話有點驚訝,沒想到這么快。”孫廷安說,沒有片刻猶豫,他就同意了。
在孫廷安看來,能救人的事就是好事,值得去做。但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同意捐獻,他都沒有告訴任何人。直到順利進行了高配檢測、體檢等環節后,需要到合肥住院進行捐獻采集,孫廷安方才跟家人說起這件事。
“這是做好事,去就去吧。”父親沒有反對,但孫廷安的同事們還是從他的微信朋友圈文字觀察到,他對兒子的關心仿佛溢出了屏幕。
7月26日上午,安徽省立醫院,在父親的陪伴下,經過長達4個小時的等待,孫廷安完成了干細胞采集。回家休養一周后,坐不住的他又回到了村里的崗位上。
“廷安是我們最年輕的村干部。”前孫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孫耐軍告訴記者,“00后”的他盡管工作才兩年時間,但無論是防溺水宣傳、電子政務服務,還是其他階段性、臨時性工作等,他都會盡心盡責完成好,讓人放心。
“最開始的想法就是回到家鄉,到基層鍛煉學習,經歷一些事情,讓自己成長。”拿過兩次國家勵志獎學金,以優秀畢業生身份離開大學校園的孫廷安,如今已經實現了從象牙塔到社會的轉變。“作為一名基層村干部,不僅要腦筋活,更需要腿勤快,在田間地頭才能知曉民情、干好實事。”
“我的一點愛心,能夠幫人重獲新的生命,值!也祝愿素不相識的這位患者早日康復。”孫廷安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還將繼續力所能及地做更多造福他人、造福社會的事,也將在基層村干部的平凡崗位上,用實干為振興美麗鄉村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