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滁州市清流街道探索出一條獨特的“1+4+N”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由街道主導,統籌協調各項事宜;以“四員”履職為核心,具體執行督導、宣傳等相關決策;各職能部門多方聯動,形成分層分級的共治格局,以“明確分工、常態督導、科學治理、多樣宣傳”多維舉措筑牢食品安全底線。
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明確化。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機制推行以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領導高度重視,周密安排,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并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點工作議事日程。同時,組織開展包保干部輪訓,強化食品安全屬地管理和企業主體“兩個責任”;將食品安全“四員”履職情況納入定期考核體系,確保“四員”責任落實到位。
食品安全風險督察常態化。為保證轄區內食品安全,街道堅持風險督察與綜合整治并行。構建食品安全檢查常態化機制,定期排查轄區內食品安全與安全生產隱患,并將排查線索移交清流街道司法所,督促從業主體整改完善;利用包保干部業務培訓會、包保于部微信群、電話提醒等方式,及時提醒包保干部照單履職,每季度對包保主體至少開展1次督導,確保督導工作持續且有效。
食品安全協同共治科學化。清流街道地處瑯琊區繁華地段,周邊餐飲、超市、個體食品經營戶有190余家,街道與社區聯合組建“四員”隊伍、包保人員近70人,并協同市場監管部門、派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職能部門多方聯動,形成治理合力;根據各社區實際,將食品安全“四員”整合為專職網格員,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協管職責;鼓勵支持食品行業協會制定行規行約,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律功能;組建食品安全監督員、志愿者制定相關管理辦法,推動轄區內居民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宣傳引領多樣化。為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不斷提升居民食品安全意識,開展了一系列主題宣傳。以“3.15”、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等等活動為契機,街道辦干部、黨員志愿者走進社區、走訪居民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通過開展咨詢會、培訓會等活動,以懸掛條幅、發放問卷、設立展板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形成“全民關心、重視食品安全”的社會氛圍。(李然 沙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