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3月24日8版)
3月13日,記者來到位于滁州市來安經濟開發區的安徽立光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立式真空磁控濺射鍍膜生產車間里,身穿全套防塵服的工人正盯著電腦屏幕監控生產情況。
“這條生產線是我們2018年引進的,經過多次技術改造,如今生產效率已經提升了1.5倍。”公司研發部副經理張繼凡說,生產線引進后,技術人員不斷根據生產需要摸索、改進,將原來的線速平面靶改為旋轉靶、真空隔離,使生產效率由原來的600片/小時提升至1500片/小時。
立光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氧化銦錫導電玻璃、柔性顯示觸控薄膜等電子材料研發、生產和營銷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投入,購置研發設備,優化改善研發條件,加大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高端科技人才引進力度,組建了一支40多人的研發人才團隊。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突破2000萬元。
實驗區里,7臺拋光機高速運轉,技術人員正在機器旁調整參數、觀察變化。
“廠里一共有160余臺拋光機,其中7臺專門用于科研。”張繼凡告訴記者,經過調整、實驗,在研磨壓力、頻率、轉速等工藝控制上持續改進,公司突破了膜層拋光的技術瓶頸,實現了在0.02微米的鍍膜上進行拋光,生產出用于智能穿戴、TFT彩色顯示裝備的0.15毫米超薄玻璃,填補了國內這一細分領域的空白。運用這一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單價比常規STN產品提高了兩三倍。
在政府牽線搭橋下,公司與中科大、合工大、東南大學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打造以產學研用為紐帶、技術平臺建設和新產品研發為核心的自主創新體系,目前累計獲得授權專利53項,公司先后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0強、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省級重點電子信息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
“今年,我們新開了生產線,力爭攻克用在商場顯示屏等大顯示器上的大尺寸玻璃量產難題,實現產值3.6億元以上。”張繼凡說。
“我們通過梯隊壓茬培育的方式,根據企業特點,在政策上進行精準滴灌,讓政策紅利和企業發展內勁結合起來,促進縣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來安縣經信局副局長伍相兵對記者說。
來安縣創新實施“銀鳳凰”“畝均英雄貸”等政策,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走專精特新之路。近年來,該縣6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去年有7家企業獲得制造強省專項支持,該縣入選2022年全省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明顯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