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明光市深入實施“黨建+”工程,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重要載體,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激勵全市黨員領導干部在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破解難題,集中力量辦好惠民利民“五件事”,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激活發展動能,辦好“緊要事”。堅持城市規劃“一張圖”,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加強城市設計和修補,塑造城市特色風貌,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保障。保持工業強市戰略定力不動搖,突出招大引強,全力以赴打造“中國綠色涂料之都”,廣東嘉寶莉、上海保立佳、廈門固克等一批綠色涂料及配套項目競相落戶、建設,加快明光工業追趕跨越。堅持項目為王,全力推進體育中心、合新高鐵(明光段)、寧洛高速“四改八”、嘉山大道上跨高速公路橋等142個重點項目建設,為長遠發展攢足后勁。深入開展“雙招雙引”,引進由復旦大學醫學博士研發團隊帶領的藍欣醫療科技億元項目1個,引進博士等高層次人才26名,不斷優化“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
助力鄉村振興,辦好“份內事”。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擇優選派34名干部到14個村任職,不斷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高質量開展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做到步驟精準、操作精細、流程規范,確保選出組織滿意、群眾信賴的過硬班子。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農村戶用廁所改造8563戶,成功復制推廣“陸郢模式”,今年以來,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1個,自然村莊15個。實施強村富民工程,因地制宜采取資源開發、資產經營、產業發展等模式,推進甜葉菊、艾草等特色產業種植規模化,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確保實現100萬元以上村達到10%,50萬元以上村達到30%,30萬元以上村“全覆蓋”。
增進民生福祉,辦好“貼心事”。開設《幫你忙》便民欄目,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察民情訪民意,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開展崗位建功等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生活垃圾分類、黑臭水體治理、智慧停車建設,推進79個老舊小區“微整治”。堅持教育優先,優化教育布局,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所,建設鄉村智慧學校10所,維修改造公辦學校校舍22所。強化穩就業各項舉措,拓寬就業渠道,開展技能培訓,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牢牢兜住困難群體的就業底線。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打造“健康明光”,推動中醫藥“銀針行動”、縣域醫共體中心藥房、慢性病免費發藥“三個全覆蓋”,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就醫。
優化政務服務,辦好“滿意事”。持續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明光品牌,加快落實“一網一門一次”等具體改革,深化“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幫扶工作機制,打造“7*24小時不打烊”的“數字政府”,全市行政審批事項平均承諾時限再縮短20%。創新上線“出生一件事”服務平臺,關聯集成新生兒涉及的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申報、醫保繳費等事項,實現提交1次材料,可辦理7件事、可領取5本證(卡)。打造公安“綜合服務窗口”,開展戶政辦理“上門辦”和“預約辦”,為行動不便和特殊困難群眾上門取件辦理或在非工作時間預約辦理。推深做實企業家綠色服務“一卡通”制度,新增“申請職稱評審綠色通道”“乘火車綠色通道”等有關優待服務內容,今年以來累計發放服務綠卡12張,涉及企業7家。
強化基層治理,辦好“身邊事”。構建網格化治理新格局,建設服務型黨組織,全市劃分1495個“紅色網格”,按照“一網格一黨小組” 模式,開展政策宣傳、民意收集、矛盾調處等工作,實現基層治理“一張網”。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行“綜治戶長制”,以“熟人辦熟事、熟人管熟人”的方式,將鄰里糾紛、土地糾紛、補償糾紛等民間矛盾吸附在基層,化解在萌芽。開展全省鄉村治理試點示范市建設,深入推進治理重復信訪專項行動,著力打造一批“無訪無訴”示范鄉鎮。深化“平安明光”建設,開展“守護平安”“云劍2021”系列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持續推進人民調解工作,組織開展矛盾糾紛專項排查活動,加強專職人民調解員培訓,規范調解工作流程,提升調解工作水平。(詹秀秀 季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