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本網獨家 > 正文

【崛起滁州譜新篇 喜迎市第七次黨代會特別報道】開放合作 演繹華彩樂章

開放推動改革、合作促進發展。市第六次黨代會提出“全面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后,五年來,滁州發揮獨特區位優勢,牢牢抓住歷史機遇,主動“左”擁“右”抱,與合肥、南京兩大鄰近省會城市“雙圈互動”,全面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博采眾長、為我所用,強化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市場體系、公共服務等一體化開放共建。

千帆競過,百舸爭流。在開放合作道路上奮力奔跑的滁州,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借外力、促內力,書寫了一篇高水平開放發展的宏偉篇章,匯聚起建設新階段現代化新滁州的源源動能。

勇立開放潮頭,彰顯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作為安徽東向發展“橋頭堡”,身處南京和合肥兩大都市圈核心層的滁州,在開展區域合作、開放發展上有著先天的區位優勢。

五年來,隨著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國家級江北新區、南京都市圈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我市搶抓歷史性機遇,全面對接大江北,推動開放合作發展,優勢互補、融合共進。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2017年,圍繞“大江北時代的機遇挑戰”全市開展了一場頭腦風暴,次年正式提出實施“大江北”戰略,又掀起“對接大江北 建設新滁州”的大討論熱潮。同時,學習借鑒南京江北新區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進經驗,統一一體化發展思想,吸收內化,創新實施。思想的開放,為建設全方位開放的現代化新滁州拓寬了思路,匯聚了力量。

規劃先行,為深入合作打好堅實基礎。學習蘇浙滬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我市堅持規劃共繪,制定滁州市《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積極爭取,23個重大項目納入國家《規劃綱要》、占涉皖內容的44.2%。與南京、合肥等地建立重大規劃合作協商機制,編制滁寧一體化發展國土空間戰略規劃、滁州市毗鄰南京江北新區協同發展規劃、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合肥都市圈“十四五”規劃等20多個。第一時間高起點謀劃“頂山-汊河”“浦口-南譙”兩個新型功能區,并協同多方努力促使其被列入國家《規劃綱要》,為蘇皖合作提供了重要抓手和平臺,更通過“小圈”撬動“大圈”,帶動整個區域加快融入長三角、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高位推進,為深化開放提供堅強保障。我市積極爭取上級支持,下好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手棋:今年4月,省委編辦批復同意成立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為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僅2020年以來,我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7次率隊赴南京就加快推進新型功能區建設進行對接會商,簽署“1+2”戰略協議。每個縣(市、區)和14個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均主動出擊,至少與一個滬蘇浙城區開展對口合作。新謀劃六合—天長新型功能區納入省“十四五”規劃,在省黨政代表團赴江蘇考察期間簽約,并開展浦口—全椒、盱眙—明光新型功能區前期研究。

放大區位優勢,構建立體化交通運輸網

初秋時節,滁寧城際鐵路項目建設傳來喜訊連連。

8月25日,項目滁州段全線路基填筑全部完工;滁寧城際鐵路來安縣相官鎮特大橋上,施工人員已在緊鑼密鼓啟動軌道鋪設;五天后,項目一期工程全線最后一孔現澆梁澆筑完成;同在8月30日,南京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發布了滁寧城際鐵路工程南京段招標咨詢的招標公告……

開車從滁州市區到南京市區,路程不過40分鐘,自京滬高鐵開通運行,滁寧兩個高鐵站相間縮短至18分鐘,然而對于立志于東向發展的滁州人來說,這還不夠。2018年底,作為滁州開放發展的一號工程、總投資165億元的滁寧城際鐵路工程正式破土動工,這是全國首條跨省城際鐵路,未來將承擔滁寧兩地城際公交出行的骨干功能。彰顯了滁州加強對外開放合作,對接南京江北新區、與南京實現同城化、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決心。

近五年,滁州以構建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水陸空立體化大交通網絡體系為目標,優先推進對接長三角區域項目,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相繼建成或開工,為擴大開放、密切合作打下了通達基礎。

其間,滁州新增高速公路127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580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滁淮高速全線、合寧高速“四改八”先后建成通車,銜接南京、合肥都市圈高速公路建成6條、在建3條、開展前期工作4條,普通國省道20余條、在建4條,謀劃建設16條,滁寧無縫換乘公交線路6條,滁寧公交換乘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滁州(汊河)港等11個水運項目建成投產,實現通江達海。

同時,一批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正在緊張建設。汊河大橋、來六高速、滁天高速、池杉湖路橋、來寧客運樞紐中心、合新高鐵、寧淮高鐵等已經開工。沿江高鐵爭取年內開工,未來將在全椒設大墅站,并在滁州站與京滬高鐵并站運行。加快推進寧洛高速“四改八”、天儀高速、中李大橋、黑扎營大橋、南浦一級公路、滬渝蓉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深入研究蚌滁寧城際鐵路線路方案。滁州機場得出優化選址成果;天長和明光通用機場選址獲批。

我市對外開放大通道不斷拓寬,一張內外暢通的立體交通運輸網逐漸成型。

加強平臺共建,推動產業融合協同發展

擴大招商引資,強化人才招引,實現產業發展,是深化開放合作的核心和目標。

五年來,我市積極立足自身主導產業方向和資源比較優勢,主攻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強力招商引資,著力招大引強。積極推動平臺合作建設,不斷拓寬產業承載空間,構建優勢互補的產業分工和生產協作體系,實現了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必須與滬蘇浙一家開發園區結對共建全覆蓋。僅2019至2020年,承接滬蘇浙地區億元以上項目453個,占引進省外項目數一半,產業整體層次和水平向中高端穩步邁進,先進裝備、智能家電、綠色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支柱產業發展亮點紛呈。

位于南譙區域內的滁州高教科創城,距離南京長江隧道只有22公里。2016年,市第六次黨代會提出將其打造成為“跨區域協同創新實驗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先行區”。五年來,中關村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西交大、中財大、南工大、長春光機所等100家高校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項目簽約落戶眾多高層次人才團隊在這里扎下根,以創新驅動為對接“大江北”賦能。

與蘇州工業園區合作共建的中新蘇滁高新區是我市開展跨區域合作、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成果,是皖蘇兩省跨區域合作的典范。2016年以來,園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高速發展,規上工業數從15家增加到80家,規模工業經濟總量占全市比重由0.06%提升至目前的3.8%,新簽約落戶項目206個,先后被列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等國家發展戰略,獲評長三角共建省際產業合作示范園、安徽省國際交流合作基地,連續五年進入安徽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核前20強,2020年位列全省第8。

我市還與中新集團合作,連續5年開辦高質量發展培訓班,前后共組織300余名市、園區干部赴新加坡、蘇州等地學習培訓,選調園區干部赴蘇州高新區掛職,共同轉化合作共建成果。

2020年6月6日,在浙江湖州召開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蘇州、滁州兩市共同擬定簽約中新蘇滁高新區擴區協議。清流河東岸,一個“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的產業新城已然成形。

搶抓南京江北新區建設機遇,我市與南京共同成立領導小組,江北新區與來安縣、南譙區和浦口區分別共同成立開發主體,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茁壯發展,成為開放合作新的增長極。

2020年10月28日,投資30億元的華瑞微半導體IDM芯片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是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首個落戶項目,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建成投產。此外,總投資52億元的頂山—汊河新型功能區科技產業園、20億元的江陰科利達射頻高頻柔性電路模組、10.2億元的西商農產品物流園、10億元的華云滁州大數據產業園等一批項目相繼入駐;總投資104億元的榮盛龍灣湖度假區、100億元的聯動天翼、30億元的華瑞微半導體、4.2億的合作產業園等一批項目相繼開工。

落實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戰略,我市以建設西部大工業基地為抓手,圍繞定遠鹽化工、鳳陽硅基、明光凹凸棒基三大特色產業,在項目招引上延鏈、補鏈、強鏈,突出特色產業集聚發展。此外,瑯琊區與上海金山區山陽鎮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鳳陽經濟開發區與江蘇如東經濟開發區、定遠鹽化工業園和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明光經濟開發區和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各縣(市、區)各園區紛紛先行先試,勇立潮頭,努力在開放合作發展中率先突破、打造示范,協力形成符合滁州特色的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格局,爭當開放合作、一體化發展的排頭兵。

立足產業定位和發展需求,我市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業戰略合作,搭建才企對接平臺。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在滁建立實訓基地、研究院。與清華大學、中科大等80多家大院大所合作,建成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工作站110多家。

完善公共服務,推動開放成果民生共享

在全省率先發行“亭城通”,與全國300多個城市實現公交互乘互刷;與蘇浙滬社保關系無障礙轉移接續、養老金協助認證、工傷保險異地協查;滁州每年前往滬蘇浙旅游、購物人數超1000萬人次,供應蔬菜、水果等農產品超200萬噸;接待長三角游客超1400萬人次,占滁州旅游客源80%以上……五年來,我市與周邊特別是長三角地區按下了共建共享的“快進鍵”,開放合作的發展紅利在營商、教育、醫療、生態等民生公共服務領域得到充分體現。

全力打造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提升開放合作必備軟實力。五年來,我市對標一流、對標滬蘇浙,與長三角18個城市實現首批51個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與長三角所有城市實現市場監管聯動,與長三角五大海關實現國際貿易“無縫”通關。全市11.6萬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全面推開,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服務滿意度均達100%,營商環境年度考核居全省第一,“亭滿意”成為滁州對外開放的亮麗名片、安徽“四最”營商環境的服務品牌。

醫療和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與上海、南京等地簽訂各類教育醫療合作協議60余個,引進共建南信大金牛湖校區、南工大實訓園區、上海工程大學科技園區、蘇大天宮雙創園、蘇州外國語(滁州)學校等高校、中小學校7所。建立一體化的醫療合作關系,設置南京兒童醫院等分院3家,與滬寧合等地建立醫聯體13個、專科聯盟53個,與長三角所有成員城市實現住院、門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滬蘇浙醫療、教育專家來滁坐診教學超3000人次,共同促進區域醫療和教育均衡發展、特色發展。

開放型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五年間,我市與周邊城市在警務合作、掃黃打非、突發事件應對等多方面加強信息互通、聯合演練,在2020年初以來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彰顯了實際成效。今年6月,滁寧兩地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在寧簽署《南京都市圈交通運輸綜合執法一體化發展“寧滁合作”協議》,構建“一體化+智慧執法+信用監管”的交通綜合執法新模式,促進滁寧交通運輸區域治理一體化發展。

落實長江經濟帶生態共保,積極對接滬蘇浙地區,開展區域生態環境聯保共治,實現區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治。

深化跨界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與寧、合、馬簽訂《滁河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控工作協議》,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滁河38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建立上下游協調聯動機制,完成17.5公里的滁河風光帶綠化景觀工程,滁河被全國總工會和水利部評為“最美河流”。

與揚州市對接合作,共同開展高郵湖聯合監測、聯合檢查,落實跨界水體水污染各項防治措施。

與南京、馬鞍山共同簽署《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協作共管協議》,打好交界水域禁捕退捕攻堅戰。

與南京都市圈城市共簽《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環境安全聯防聯控合作協議》《大氣聯防聯控框架協議》,共建區域環境監測信息共享平臺,積極開展污染防治交流合作,探索污染防治、環境應急等協作工作運行機制,加強區域空氣、水環境質量監測、預報,推動建立共同防范、互通信息、聯合監測、協同處置的應急管理體系。

責任編輯:湯玨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含羞草传媒旧版每天免费3次| nxgx.com|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色吧亚洲欧美另类|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试看60分钟免费播放| 机机对机机的30分钟免费软件|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日本电影免费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深爱五月激情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中文|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欧美三级全部电影观看|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亚洲色图第1页|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7| 国产日韩欧美亚欧在线| 91香焦国产线观看看免费| 宵宫被爆3d动画羞羞漫画|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加勒比| 国产午夜无码福利在线看网站| 18欧美乱大交|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一级性生活视频|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