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安徽新聞 > 正文

全面綠色轉型 共建美麗安徽

優美生態環境,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美麗安徽建設取得新突破。參加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圍繞加快建設美麗安徽積極建真言、獻良策。

踐行“雙碳”戰略 綠色低碳發展

隨著“雙碳”戰略實施,經濟社會發展迎來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2022年,我省“雙碳”工作邁出堅實步伐,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實施“碳達峰十二大行動”。推進能源綜合改革創新試點,國內首座兆瓦級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投入運行,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47萬千瓦等。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新型能源體系加快規劃建設。建立健全全省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推行單位能耗產出效益評價。推進風光裝機倍增工程,加快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

“我們希望用科技的、綠色的方法,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省人大代表何志奇表示,其所就職的比亞迪瞄準城市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這兩大社會問題,提出“用電動車治污、用軌道交通治堵”的綠色大交通解決方案。當前,新能源汽車迎來百年變革機遇,建議合肥市發揮新能源汽車產業優勢,加速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

“將無法減排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捕集、轉化和封存,是綠色低碳化發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技術途徑和關鍵托底手段,也是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的重要配套技術。”省政協委員姚華建表示,省有關方面可以選擇合適的煤礦能源類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開展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技術的攻關和示范應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在省政協委員江平看來,加快二產的綠色化發展,儲能是一個好抓手。“過去我們主要是抽水儲能,現在可以用電化學儲能,能解決棄風、棄光、棄電問題,拓展新能源的使用場景和高效利用,助推新能源商業化、產業化。”江平建議,有關部門要更加看重儲能的社會價值,加大力度支持儲能行業發展。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省人大代表王亞楠建議,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扶持、技術支撐等舉措,逐步建立“以種定養、以養肥地、種養結合”的農業循環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種植、養殖緊密銜接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步入高效優質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道路。

污染防治攻堅 持續改善環境

環境就是民生。過去五年,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省PM_2.5平均濃度從5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從71.9%提高到81.8%,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從71.7%提高到86.1%。2022年,污染防治成效得到鞏固,空氣質量總體穩定向好,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4.8%,巢湖湖區藍藻水華累計發生面積下降50.1%,整治農村黑臭水體826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開展消除重污染天氣攻堅行動。建立江淮運河水質保障機制,實施淮河流域水質提升行動。加快城市污水管網改造,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率達80%。推進合肥、馬鞍山、銅陵國家級“無廢城市”建設。

“近年來,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天更藍、水更清,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建設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省人大代表王麗建議,大力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匯聚社會合力,加快建設更高質量的美麗安徽。

“無廢城市”建設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的重要抓手。省政協委員鄭曉艷建議,在“無廢城市”建設中全面推廣實施“以銷定產”策略,從源頭減少固廢生產;組織形成“無廢城市”制度、市場、監管、技術體系,充分發揮“城市礦產”對資源的補充作用;加大關鍵領域研發支持力度以及政策支持力度,推進綜合利用產品高端升級,完善固廢綜合利用政策體系。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事關鄉村生態振興。省人大代表韓青建議,排查農村黑臭水體,開展分類整治,因地制宜制定治污策略;積極拓寬環保項目籌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污染防治,構建政府、市場主體、村集體、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共享工作格局。

夯實生態本底 筑牢綠色屏障

過去五年,我省林長制改革全國首創,新安江生態保護補償模式全國推廣。水清岸綠產業優的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建設成效顯著,長江十年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效,野生江豚逐嬉江面、東方白鸛展翅巢湖的景象生動再現。2022年,新增人工造林34萬畝,環巢湖十大濕地全面建成。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編制實施美麗安徽建設規劃綱要。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新一輪巢湖綜合治理,高質量推進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建設。支持黃山市創建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省政協委員曹哨兵表示,加快建設環境優的美麗安徽,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編制實施美麗安徽建設規劃綱要,就是要通過綱要實施來加強統籌、強化協同。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需要加快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一批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支持與推動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推行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推動生態系統持續優化、整體功能持續提升。

自2012年皖浙兩省在新安江啟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以來,黃山市用了十年時間,為三輪生態補償試點交出精彩答卷。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以綠色發展為路徑、以共治共富共贏為目標的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新安江模式”在全國推廣,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的重大創新。

“為推動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常態化、長效化、法治化,建議相關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層面出臺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并指導皖浙兩省探索編制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條例。”省政協委員路海燕表示,黃山市正在加快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朝著“兩山”理念最佳實踐地的目標邁進。

責任編輯:郭新星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最近高清中文国语在线观看| 啦啦啦啦在线直播免费播放| 第一福利在线观看|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91噜噜噜在线观看| 局长的又长又粗慧芳|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一级片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在线爱做视频| 青青草原伊人网|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xxxxx性欧美|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五月婷| 亚洲伊人久久网| 爽爽yin人网|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黑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网站| 日本老师和同学xxxx|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热99re久久免费视精品频软件| 四虎网站1515hh四虎|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国内不卡1区2区| 一个色综合高清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欧美色图五月天| 免费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肥老熟妇伦子伦456视频|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L| 国产91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