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敬業奉獻類(3組3人)
1.孫安靜,男,1979年8月生,中共黨員,敬業奉獻類好人,來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黨組成員、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孫安靜起草、編印《來安縣脫貧攻堅工作鄉村操作規范及流程》,創辦“來安扶貧”微信公眾號,通過創新疫情期間開展線上培訓等手段,共組織全縣扶貧干部培訓84期共2.2萬人次;他帶頭謀劃“521”責任體系、資產收益“八步法”“一鎮一園”“基金扶貧”等多項創新舉措并在全省推廣;努力創新“資產收益”扶貧模式,5年來共謀劃實施到村產業扶貧項目119個;積極鼓勵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組織動員愛心企業、商會協會等社會力量扶貧助貧,2020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來安縣社會扶貧協會,在民營企業中募捐338.3萬元,數額連續5年位居全市第一。圓滿完成了來安縣11個貧困村穩定出列、1.87萬人高質量脫貧任務。2021年2月,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計光森,男,1974年6月生,中共黨員,敬業奉獻類好人,滁州市政協辦公室離退休工作科科長,2018年4月選派任定遠縣池河鎮池陽回民村任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計光森同志選派到村工作三年來,舍小家顧大家,愛崗敬業,吃住在村,視村民為親人,沉下心、撲下身,為基層服務、為群眾干事,真心真情做好鄉村振興工作。他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清水渠、修道路、建橋梁;他是村里的帶貨人,主動對接市直單位、愛心協會、扶貧超市等,尋找合作商家搭建銷售渠道,銷售農產品15萬余元;他積極謀劃發展村集體經濟,由任職時的9.6萬元達到100.53萬元,他定期義務為行動不便的老人理發,籌集資金和物資助學村里30多名中小學生,是一名讓組織放心、群眾認可的干部。
3.楊亞萍,女,中共黨員,1984年1月生,天長市關塘小學教師。2020年9月楊亞萍主動請纓援疆支教,初到新疆,她克服水土不服帶來的種種不適,很快投入到教學當中。支教期間楊亞萍放棄休息時間,自動幫助孩子們規范普通話發音,糾正每位同學的發音,包括口部操、歸音吐字等實操練習。在腳踝受傷后,依然堅守三尺講臺為學生授課。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她因材施教,專門制定獎勵方法,自費購買精美的學習幣貼畫和文具,獎勵給進步的學生。楊亞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援疆教師的無私大愛和責任擔當。她曾榮獲天長市優秀班主任、骨干教師、教學名師,天長市三八紅旗手、天長好人、感動天長“十大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孝老愛親類(1組1人)
4.呂德莉,女,1982年9月生,孝老愛親類好人,來安縣三城鎮河口村村民。呂德莉的母親患有精神類疾病,父親為了生計外出務工,家中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初中畢業的她便輟學在家,早早地撐起了整個家。2002年,父親又被診斷出糖尿病引發腦梗,致使神經受到壓迫導致行動異常不便,不能再從事體力勞動,家中的頂梁柱倒了,她義無反顧用柔弱的雙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擔。餐館洗碗、酒店服務員……,她從最簡單的做起,不嫌苦不嫌累。父親行動不便,母親精神狀態不太好,她每天五點就需要起床一邊忙著準備飯菜,父親糖尿病的無糖類食物,母親和弟弟的日常飯菜,一日三餐,一頓不馬虎;一邊給父親測血糖、打胰島素,并且把一天需要吃的藥給分配好。結婚之后不離家,呂德莉的孝心感動了丈夫,夫妻2人共同為父母盡孝已有十五年。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家里的孩子也十分孝敬老人,呂德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孝老愛親的好家風。
三、助人為樂類(1組1人)
5.李敏,1979年生,助人為樂類好人。滁州目明爾來眼視光中心負責人,國家驗光員二級技師,南譙區文昌花園社區志愿者。她積極投身社會公益,利用自己作為一名視力矯正工作者的專業優勢,開展幼兒科學用眼科普宣傳,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自2015年開始至今為多所小學、幼兒園的青少年兒童免費進行視力篩查,自費從國外購置進口篩查設備,確保篩查精準。自2013年以來,為滁州市約5萬名孩子免費篩查視力,讓家長們有了早干預的意識,讓多名弱視兒童抓住了黃金矯正期。她還多次跟隨草根公益協會參加助學、敬老、扶貧等志愿活動。
四、誠實守信類(2組2人)
6.顧成明,男,1965年6月生,誠實守信類好人,安徽交運集團滁州有限公司鳳陽校車分公司駕駛員。顧成明2012年到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的小崗學校擔任校車駕駛員,10余年來,他一直住在原小崗小學廢棄的教學樓一間沒有衛生間的約10平方米的宿舍里,雖然生活條件簡陋,但是他毫無怨言,默默堅守,信守做好本職工作,守護好小崗村孩子上學路的承諾,勤懇踏實工作,早出晚歸,風雨無誤,安全駕駛校車近10萬公里,從沒有出現任何大小交通事故和因車輛原因學生遲到的情況。他自創一套學生安全下車方法,讓學生養成了有序上下車的良好習慣,從沒有出現孩子摔傷現象。他十分愛惜校車,注意保養車輛,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乘車環境,他每年都是節油標兵,從沒有利用修車、加油等職務便利,為自己謀取私利。他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深受學生和家長們的信賴。
7.李文,男,1971年12月生,中共黨員,誠實守信類好人,瑯琊區揚子街道永陽社區居民。李文是一個民營企業的創辦人,從90年開始,他就在老莊居民組創辦了十里孵化廠,幾十年來誠信經營。2020年6月份,南京市的一家企業在他的炕坊訂購10萬只雞苗,他的兒子忘記給發往南京的雞苗注射疫苗,李文發現后立即將車輛召回,因延誤了交貨的時間節點,損失了5萬元,但李文表示“誠信”二字最重要!創業成功后他沒有忘記回饋社會,汶川地震、新冠疫情他帶頭捐獻物資累計3萬余元,每年春節前他都會看望慰問社區孤寡老人;他的孵化廠聘用了2名殘疾人,教他們技術,帶動了就業。
五、見義勇為類(3組3人)
8.盛從林,男,1949年1月生,見義勇為類好人,鳳陽縣府城鎮齊澗村人。盛從林是一位退役軍人,他退伍后不改本色,遇到別人有困境就挺身而出,從不退縮。5月28日夜晚,他在義務巡查村集體池塘時,聽到有人呼救,不顧池塘坡面陡滑和水深的危險,勇救一位素不相識的落水老人,并把老人護送回家。多年來,盛從林為人和氣,樂于助人,熱心幫助左鄰右舍,堅持義務管護村集體池塘,還收留過一對流浪乞討夫婦兩年多時間,后來還自費幫助夫妻倆回到了老家。他的善舉受到村民一致稱贊。
9.陳曉奮,男,1960年4月生,見義勇為類好人,安徽銘慧保安服務有限公司保安。6月4日下午五點半,正值放學高峰期,在來安縣新安中學執勤的保安員陳曉奮同志發現校門口有六名非本校人員在徘徊,準備進入校園。陳曉奮遂上前制止,六人非但不聽勸阻,反而對陳曉奮糾纏謾罵。學校領導聞訊趕到現場規勸,同時撥打110報警。正在此時,六人中的一人忽然從身上抽出一根一米多長的鋼管,意欲行兇。當時周圍有很多下班放學的師生,陳曉奮不顧自身安危,沖上前去,將該人攔腰抱住,拼命奪下鋼管,在奪取鋼管的過程中,其余五名社會人員對陳曉奮進行毆打,致其頭部受傷。轄區派出所民警趕到后將六名違法嫌疑人控制并及時將陳曉奮送至醫院救治。在危急時刻,他用自己的勇氣和鮮血,保護了學生安全。
10.郭文俊,男,1964年1月生,中共黨員,退役軍人,三級傷殘,天長市千秋街道安康社區居民。2021年4月29日下午,郭文俊像往常一樣送孫子上幼兒園后來到公園處散步,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撲通”一聲,憑著老軍人敏銳的洞察力,郭文俊意識到有人落水。他顧不上自己右腿膝蓋骨粉碎性骨折落下的三級傷殘,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向事發地點狂奔,連衣服都未來得及脫就一頭扎進了水中,以最快的速度向落水者游去,迅速托住落水者的頭部向岸邊游去,成功將落水女生救上了岸。在該名女生脫離危險后,他悄然離開了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