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光森
人物簡介:計光森,男,1974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敬業奉獻類好人,1992年12月應征入伍,2012年3月轉業,滁州市政協辦公室離退休工作科科長,2018年4月選派在定遠縣池河鎮池陽回民村任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
事跡簡介:計光森同志選派到村工作三年來,舍小家顧大家,愛崗敬業,吃住在村,視村民為親人,沉下心、撲下身,為基層服務、為群眾干事,真心真情做好駐村幫扶工作。他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清水渠、修道路、建橋梁;定期義務為行動不便的老人理發,籌集資金和物資助學村里30多名中小學生;他是村里的帶貨人,主動對接市直單位、愛心協會、扶貧超市等,尋找合作商家搭建銷售渠道,銷售農產品15萬余元;他積極謀劃發展村集體經濟,由任職時的9.6萬元達到100.53萬元,是一名讓組織放心、群眾認可的干部。
正文: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亦沒有耀眼奪目的光環,有的卻是一顆炙熱為民的真心和脫貧致富的追求,他就是計光森,定遠縣池河鎮池陽回民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在村工作三年來,在選派幫扶單位、縣選派辦、扶貧辦及池河鎮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計光森同志積極進取、努力工作,圓滿完成組織交辦的各項工作,是一名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的優秀干部。
堅定的選擇詮釋著擔當
計光森是一名有著20年軍齡的退役軍人,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子弟,幼時家里經濟條件差,求學非常不易,鄉里鄰居給予了他很多幫助,幼時的他就暗下決心,將來必定盡其所能回饋農民兄弟。于是,當計光森接到單位要選派他下鄉扶貧的通知時,沒有絲毫猶豫,他真心感謝組織可以給自己這樣一個回報農民兄弟的機會。
然而他當時面臨的困難很多:愛人患乳腺癌正在化療恢復中,需要陪護;孩子正在讀高三面臨高考,需要照顧。愛人聽到他下鄉扶貧需要吃住在村的消息,有些擔心。看著愛人擔憂的眼神,他知道他肩負的家庭責任,但他深知更大的責任。于是他在做好愛人的思想工作后,毅然走上了池河鎮池陽回民村扶貧工作隊長的工作崗位。
在計光森看來,把他放在脫貧攻堅的這個關鍵位置上是組織對自己的信任,有幸成為脫貧攻堅中的一員,有機會回報農民兄弟是自己的福氣。做人不能忘本,自己必將竭盡全力為農民兄弟做點事。
為人民服務彰顯著情懷
駐村后,計光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村情、走訪農戶,在走訪中切實了解群眾需求,解決群眾難題。
扶貧就是用真情感化人心。在走訪過程中,他看到83歲高齡的貧困戶高傳禮的老伴常年臥病在床,每次理發都要別人用輪椅推到鎮上去理,非常不方便。他想,如果有人上門給他們理發,那他們的生活就會方便許多。想起自己當兵當班長時給新兵理過發,雖然不精通,但簡單的理發是沒有問題的,于是就網購了一套理發工具,定期上門給村里行動不便的老人們義務理發,同時和他們講政策、拉家常、調矛盾,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扶貧更要扶智。計光森深知貧困戶家的孩子是家庭穩定脫貧的希望。在走訪過程中,他得知紅塘組貧困戶吳士維的孩子吳勇即將上高三,學習成績較好,但是其母親因病去世,父親患精神病,平時隨年邁多病的爺爺奶奶生活,家庭非常貧困。計光森便主動聯系了滁州市草根愛心公益協會對其資助,協會每月資助其生活費400元,全年共計4800元。在孩子的努力以及社會各界的幫扶下,2019年8月,吳勇順利拿到了滁州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入學后的他非常懂事,堅持勤工儉學,表示今后有機會一定會多做善事,多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爭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讓計光森感到非常欣慰。
在池陽回民村這樣的貧困村,有不少像吳勇一樣的孩子,計光森為了讓教育扶貧政策落實更精準,讓助學金用到真正需要的孩子身上,他逐戶調查摸底,主動聯系幫扶單位市政協、社會公益組織和個人進行資助。受資助的孩子越來越多,有家庭貧困但品學兼優的張婧、魏帥帥等6名貧困小學生,有隨奶奶一起生活的五里井組唐博,還有石塘岳組小學生張松,文山頭組董汐渺等,點點關愛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懷和溫暖。駐村三年爭取資金和物資共四萬余元,助學村里的30多名中小學生,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脫貧致富踐行著追求
“農村要脫貧,就得靠產業。”這是計光森的經驗之談,他也努力踐行著。
他帶貨幫助村莊渡過難關。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村里的扶貧項目雙孢菇大量滯銷。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損失,計光森到處找人幫忙求人銷售,向市政協、縣數據資源管理局和市扶貧超市、市草根愛心公益協會等單位售賣雙孢菇等農產品15萬余元。就這樣,他成了池陽回民村農產品銷售的帶貨人。他探求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道路,集體經濟由任職時的9.6萬元達到100.53萬元。如今的池陽回民村集體經濟集“一場”(溫氏養豬場)“一設備”(烘干設備)“三站”(扶貧驛站、泵站串塘、光伏發電站)“三基地”(蔬菜大棚基地、食用菌種植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于一體,已穩穩地走在了全縣前列。
作為眾多脫貧攻堅工作人員中的一員,本著為農民兄弟服務的心,計光森堅持每年至少幫助村里協調解決一項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從村部辦公環境的改善到村村通道路維修,從溝渠清淤到橋北組小圍橋的建成,從元井組至橋北組窯灣路和窯灣橋的建設再到39萬元的食用菌的項目經費,竭盡全力爭取項目,做出實事。經過三年的打磨,池陽回民村各項工作明顯增強,群眾滿意度有了明顯提升,脫貧攻堅工作得到了全面落實。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計光森,一位滿腔熱血走出去,又信心滿滿走回來的農民子弟,始終保持著軍人風姿,秉承著為貧困村的父老鄉親早日脫貧致富、為實現貧困村發展奉獻力量的初心。褪去戎裝的他沉下心、撲下身,真心真情,時刻牢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實際行動踐行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問題,贏得了百姓的贊譽、組織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