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太陽剛露出頭,小魏村村民顧元利就帶上農具,忙著趕往良友甜葉菊合作社的育苗基地,開始一天的忙碌。
“來,這樣著,腳壓,抬起來……”育苗大棚里,顧元利正和凌開舉相互配合,把釘板放在整平的地墑上,稍稍用力下踩,抬起釘板,5行齊整的孔洞便出現了。先天右手殘疾的顧元利和患有眼疾的凌開舉,多年來一直是育苗基地的好搭檔。
三年前,先天右手殘疾的顧元利怎么也沒能想到自己還能到合作社來打工。“畢竟像我這樣右手干不了活,會很麻煩,人家肯定不想要。”他說。
顧元利的擔心,一開始也是合作社負責人豆葉文的擔心。“當時,我們合作社規模越做越大,需要的人也越來越多,當地政府和殘聯就給我們推薦一些熟練工和種植能手,但得知有殘疾人時,我們是有擔心的,怕他們干不好、干不了。”豆葉文說道。
顧元利一群人能夠順利到合作社工作,市、鎮殘聯也做了不少工作。“顧元利他們村十幾個殘疾人的脫貧工作,也是我們一直牽掛的事情。這脫貧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穩定的收入,在得知合作社招工信息后,我們第一時間對接,因為知道顧元利他們有一定的育苗經驗,也有一定的勞動能力,這就順利的給他們搭上了線。”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邱依勝說。
現如今,良友甜葉菊合作社已有了400多畝的育苗大棚,連續兩年育苗超過2億株。到去年底,合作社的育苗基地就有1500萬元的銷售收入。“我們合作社發展得好,真的是大家一起的努力,尤其是顧元利他們帶來的育苗經驗,給我們幫了大忙。”豆葉文笑著說道。
2020年,甜葉菊合作社多了一個“新身份”——明光助殘就業扶貧基地。每天和顧元利一起在大棚里育苗的有近百人,每人每月都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其中有十幾個是殘疾人。這甜葉菊育苗產業就成了顧元利他們一群人脫貧致富達小康的重要途徑。
“忙肯定是忙的,也會累,但是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日子過得也越來越開心,值得的。”顧元利一邊忙著栽苗,一邊說。
臨近中午,育苗基地大棚里的菊農們還在忙著,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彼此拉起了家常,聊起了新年新打算。“現在的生活真是越過越好了……今年,我要給兒子買輛車……我家在城里的房子今年也要裝潢了,我想多賺點錢,給房子好好裝修一下,以后去城里帶孫子……”
在一天的采訪中筆者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只要愿意干,哪個都能賺到錢。”通過勞動致富,顧元利他們深深感受到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殘疾人只要勤勞,有信念,也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